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热播剧中的“大案牍术”说起


■郝东红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近期热播,作为剧中的一种信息运用技术,“大案牍术”成为观者热议的名词。案牍,是中国古代官府的公文案卷;大,指数量多、范围广;术,则指方法能力。剧中靖安司依靠“大案牍术”,梳理、分析长安乃至整个唐朝的政府记录,从中发现线索、破案找人。据考证,类似于今天大数据分析的“大案牍术”在唐代确实有一定的史实依据。照此分析起来,剧中关于“大案牍术”的一些情节设置,对做好国防动员潜力数据的调查和运用不无启发意义。

要让“案牍”信息充足,政策支撑至关紧要。剧中创立“大案牍术”的靖安司主事徐宾,曾向司丞李必介绍,由于纸张生产原料紧缺、工艺落后,一度发生“藤纸告急”、纸价飞涨甚至无纸可用的问题。但官府并未想办法改进造纸工艺、拓展造纸原料,只是要求录入吏减少用纸,从而导致记录不详不实情况的出现。

由此想到,国防动员潜力的调查和运用,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多项领域,而且潜绩大、显绩小,投入多、见效慢的特点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政策的强有力支撑,也容易出现数据录入不详不实的问题。

可喜的是,在今年的潜力调查中,全国各省区市普遍成立由各方参与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与同期开展的经济普查实现资源共享,初步形成军事机关主推、地方政府主导、行业部门配合的良好局面。然而,由于潜力调查活动的复杂性、艰巨性,调查政策仍需进一步细化、量化、具体化。

比如,可出台文件明确地方行业部门定期向军事机关推送信息,变军事机关上门协调“要数据”为潜力单位依据政策“送数据”;可明确规定各个部门新建信息系统,须向军事机关备案,便于军事机关统筹安排潜力信息录入事宜;可将相关单位潜力信息报送情况纳入工作绩效综合考评体系,视情予以奖惩,以政策驱动促进工作落实。

力求“案牍”信息可靠,基础工作则务必扎实。剧中的“大案牍术”准备工作在平时、作用发挥在急时,靖安司长官的运筹帷幄、精准谋算的背后,是万千基层录入吏的辛劳工作,但一些记录不详细、不充分的情况也多次让案件推理陷入盲区、给办案带来困难。显而易见,如果基础工作不扎实,搜集汇总的信息就不好用、不能用甚至不敢用。

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让信息录入人员从繁杂工作中得以解脱,但许多信息的采集、核实仍然需要工作人员付出大量心血。

军事机关作为潜力调查的主推方,应树立“虚假数据就是伪劣弹药”的观念,通过经验判断、组织会审、研发软件筛查等多种办法,严把数据录入关,尽量减少错情率。行业部门作为潜力信息的提供方,应树立“输送虚假数据就是埋下定时炸弹”的观念,指定骨干力量专门负责信息报送,并在强化人员责任心的同时,建立和落实责任制,以追责、问责的压力确保报送信息的质量。

“案牍”信息要更好服务决策,数据使用应有规矩。随着剧情的展开,人们发现破案最佳人选张小敬脱颖而出,并非是对大量文卷信息比对的结果,而是徐宾为让其戴罪立功,借职务之便的个人选择。此事在徐宾的同僚中引起震动,大家认为徐宾此举是对“大案牍术”的亵渎,认为其“脏污”了纯洁的数据。

大数据之所以能够描绘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就是因为数据不会撒谎。但受技术水平、道德修养等因素影响,使用数据的人却有可能不诚实。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铁规矩,规范数据使用的流程、方法,防止和杜绝数据的不完整性使用、选择性使用乃至存而不用,切实让凝结着大批工作人员心血的潜力数据生成正确的决心建议,发挥好服务决策指挥的应有作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