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漠硝烟起 梨城国防热

——中国陆军连续3年在库尔勒承办“国际军事比赛”带来可喜变化


■李梦奇 郭发海 本报特约记者 许必成

大漠戈壁硝烟起,梨城涌动国防热。8月3日,“国际军事比赛-2019”在新疆库尔勒拉开战幕,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等4大洲12个国家的军队代表队在大漠戈壁同台竞技,激烈角逐。

从2017年起,中国陆军连续3年在库尔勒承办“国际军事比赛”,赛事领导小组和库尔勒市所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借国际军事比赛这个特色平台,合力打造军事文化新名片,推动拥军优抚新进步,拓展国防教育新途径,为库尔勒市带来新变化。

城市新名片

公交专线往返机场车站、宣传海报遍布街道社区、全国观众齐聚丝路梨城……孔雀河畔的香梨即将迎来丰收。然而,穿行在库尔勒市的大街小巷,记者发现,大家讨论的话题都集中于正在进行的“国际军事比赛-2019”。

因香梨闻名全国的库尔勒,如今因国际军事比赛增加了一张新名片,数以万计的军迷、游客纷纷涌入这座天山南麓的小城,亲身感受军事比赛的独特魅力。当地群众纷纷当起了宣传员,借国际军事比赛为家乡代言。

“以前邀请我们到新疆做客的理由是‘香梨熟了,过来吃梨子’,今年变成了‘军事比赛开始了,快来看比赛’。”来自湖南怀化的中学老师向志宏谈起定居库尔勒的大学同学时,笑得合不拢嘴。奔着国际军事比赛,向志宏学校的5位老师随他一同来到了库尔勒。

“军事比赛让城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了!”巴州党委宣传部一名领导说,今年6月,巴州正式推出军事文化旅游,围绕军事比赛、军旅精神、红色文化等打造了18条线路产品,通过“国际军事比赛”这个窗口让更多游客走进巴州、了解巴州、爱上巴州。

“不仅能领略库尔勒的城市风光,还感受到中国军人在赛场的飒爽英姿。”家住江苏徐州的李国柱夫妇今年刚刚退休,前两年因关注国际军事比赛开始关注库尔勒。今年他们专程从老家赶来,一连看了3场比赛。他们说,这次旅途非常愉快,既放松了身心,也振奋了精神,明年还要来!

拥军新合力

戈壁深处的“苏沃洛夫突击”项目赛场,距离库尔勒市区50多公里,电力、通信、救援等各类应急保障车辆全时列阵。现场通信部门负责人拍着胸脯说:“只需5分钟,我们就能实现对一座城市的通信保障。”

“首次办赛时,遇到的军地协调沟通不畅问题,早已全部解决。”记者从办赛领导小组了解到,由于比赛场地设在大漠戈壁,保障难度较大,巴州成立了9个专项工作推进小组,由9名党委常委分别牵头负责,合力解决用水、电力、通信、交通、质监等问题,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一次赛事保障就是一场实战考验。置身库尔勒赛区,无论是秩序维护、票务安保,还是群众引导、咨询服务,处处都能看到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人人都在为军事比赛各尽其责,规模远超第一年。

以赛事为契机,近3年来,巴州建立了完善的军地联动机制,研究解决双拥共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出台《驻州部队和现役军人及军嫂奖励实施办法》《自治州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规定,提升军人军属光荣感自豪感,积极营造全民关心国防的氛围,让拥军工作再上新台阶。

“办的都是暖官兵心窝的事!”某基地司令员蒋富春对此感触颇深。每次地方党委议军会召开前,地方党委常委都会深入驻军部队,详细了解部队官兵的困难需求,及时予以解决。巴州党委书记李刚说:“国际军事比赛扩大了巴州、库尔勒的知名度,我们也要积极为国防事业作更多的贡献。”

国防新热度

盛夏的戈壁滩,热浪滚滚,万余名观众来到赛场,为各国参赛军人加油鼓劲。仅开幕式当天,观赛群众近2万人,对于这个常住人口50余万的小城市来说,规模远超预期。

赛事不仅为库尔勒带来了人流潮,还有国防热。“若是没有国际军事比赛,我可能不会报考军校。”刘昕奇今年的高考成绩高出一本线30多分,刚刚到西安一所军校报到。他告诉记者,父亲在巴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曾在部队服役21年,自小经历父母聚少离多的他,原本对参军有些抵触,但是连续两年“观战”,让他对军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做出了上军校的决定。在他的带动下,3名同班同学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

“今年市里报名参军的人数达到上级分配名额的14倍,超过去年的10%,突破了历史纪录。”记者从库尔勒市人武部了解到,在国际军事比赛的影响下,这几年全市出现“参军热”。这个可喜数据的背后,是巴州地区全民国防意识逐年提升的最好例证。

记者了解到,2017年首次承办国际军事比赛时,各级还曾为观众人数担忧,而今年已是“一票难求”,部队不得不加放大批马扎凳供观赛观众使用。

“这么多国产装备进行实弹射击,还能开放展示,加上中国军人的优异表现,让我们为一个强大的祖国感到热血沸腾。”采访中,一名当地观众说。

得知今年有机会参加开幕式演出,驻地一所中学的舞蹈团提前结束在上海的研学活动,第一时间飞回库尔勒,加紧排练节目。带队老师王小龙说,“能为国际军事比赛闭幕式贡献一份力量,是我们每一名市民的责任!”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赛场专设的文化馆前,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观众与文化馆工作人员齐唱《我和我的祖国》。人群中,来自尉犁县的维吾尔族大叔麦合木提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自豪!”

“中国的热情令我深受感动!”

——俄罗斯红星报摄影记者帕维尔

我叫帕维尔,是俄罗斯红星报的摄影记者。今年是我第二次随队来中国参加赛事新闻宣传工作。在这短暂的十几天里,我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他们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受感动。

今年举办的4个比赛项目、12场比赛我几乎每天都在现场,亲身感受到场下中国观众的热情。他们每个人都在脸上、额头上、衣服上贴着五星红旗的贴纸,手中还挥舞着五星红旗,到处都是“中国红”,他们为参赛队员加油助威的热潮很壮观。

比赛期间,中方为我们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保障。我们的参赛队员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生活服务区的超市、理发室、货币兑换点等设施场所应有尽有,配套功能齐全的赛事新闻中心为我们各国媒体记者营造了舒适优越的工作环境,特别是今年还实现了赛区4G网络全覆盖,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次来到库尔勒,与去年相比,城市面貌越来越干净美丽,交通运输越来越便利高效、比赛场地越来越规范整齐,中国参赛队员自信地接受采访、观众争相跟我合影,大家的热情让我深深爱上了这里的一切,希望有机会能再来中国,再来看望我的中国朋友。

(整理:张 虎)

“这次参赛让我爱上了中国!”

——津巴布韦共和国参赛队员松巴

我叫松巴,来自津巴布韦。来中国库尔勒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我从非洲的东南部到亚洲的东部用了两天多的时间。早就对中国向往已久,在我们国家的哈拉雷机场登机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提前学了几句中国话。

“你好,朋友!”一次赛前训练结束,我用生硬的中国话和身边的中国军人打招呼,换来了他一个大大的笑脸,他冲着我竖起了大拇指。那次认识后,我便经常跑到他们的宿舍,通过手机翻译软件和大家聊天。我们不仅交流训练的心得,还聊各地的风土人情,他们教我认识汉字、教我用筷子、教我唱中文歌,一群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又活泼又热情,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没有比赛时,我会举着五星红旗到他们的比赛现场,为朋友们加油助威。

和中国队员十几天的相处,让我深深爱上了中国。我不仅知道了中国的地大物博,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善良,还听说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区,尝试了很多正宗的中国菜。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学好中文,下次再来时,当一名让人羡慕的“中国通”。

(整理:翟洋洋)

“兵巴郎,亚克西!”

——库尔勒市尉犁县维吾尔族群众麦合木提

我叫麦合木提,来自巴州的尉犁县,这已是我们家连续3年观赛了。我很早就选定了8月6日,因为这天将进行“晴空”防空导弹兵技能赛,能看到导弹在空中拉着长烟准确命中目标,那种感觉太棒了。

“中国队车组,发车!”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我感觉自己的身体也随同我们的战车一起冲出了起点,现场顿时沸腾,所有人都在为我们的参赛队呐喊助威。

长长的12.5公里赛道上,各种障碍一个接一个,中国战车一路向前。我的小孙子赛依达尔挥舞着小拳头一个劲儿喊着“冲啊、冲啊、冲啊”。当中国参赛队的步战车冲向终点时,我抱着赛依达尔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喊:“兵巴郎,亚克西!”

比赛结束后,赛依达尔就说明天还要过来看。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嚷嚷着长大后要当兵去,也要当一个“兵巴郎”。

(整理:王国鑫)

“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某少儿游学营学员夏鹏程

我叫夏鹏程,来自深圳。刚刚在战车里,一位兵哥哥给我讲解如何驾驶,感觉能驾驶战车一定很酷,我跟他说等长大了,我也要当解放军。

刚刚放暑假的时候,得知游学营计划组织学员到库尔勒观看这场国际军事比赛,我是第一个报名的,和我一起来的还有5名学员。

比赛太精彩了,特别是在障碍赛中,我们的参赛队员身手矫捷,快步如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好像就算是一座大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一样能跨过去似的。我一直在给他们鼓掌,我的手掌都拍红了……

在装备展示区,我们见到了非常多的武器装备,一辆辆坦克、一门门火炮、一台台步战车齐装列队,威武霸气,以前只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装备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实在是太震撼了,我拍了很多照片,开学后我要拿给我的同学们看,让他们明年也来这里。

(整理:王子冰)

本版照片由袁 凯、刘晓东、罗兴仓、徐 鹏、赵治国、陈 辉、蒲 凯提供

制图:张 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