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七十九年前,新四军女战士张洁亚牺牲于皖南战场,当地村民将其就地收葬,并像对待亲人一样悉心守护。如今,志愿者和媒体联合为烈士寻亲——

七十九年后,她与亲人“相见”


■本报特约记者 江跃中

张洁亚烈士亲属向79年悉心守墓的宋家送上锦旗。张 龙摄

“姐姐,79年了,终于找到你了……”8月13日,在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南山村新四军女战士张洁亚墓前,专门从上海赶来的张洁亚烈士的妹妹陈惠珍,轻抚墓碑泣不成声:“你和战友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现在建设得越来越好。这么多年过去,还有这么多人在守护你、关心你,你可以安息了……”

“南山脚下南山村,南山村宋家老坟葬着一位新四军!”镜头拨回到4月7日,退役军人、志愿者胡食万和朋友春游途经南山村,就餐过程中偶然听老板光瑞林说起,在他家老坟山上有一座解放前的新四军烈士墓。光瑞林自豪地说:“当年我母亲的爷爷和几位老乡,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宋家老坟山。后来又由我外公、母亲和父亲接续守护张洁亚烈士至今。”得知宋家连续79年祭祀烈士,胡食万深受感动,“正好是清明时节,我想去祭拜烈士。”宋家屋后有个小山坡,山间小路向上蜿蜒就到宋家的坟山,烈士的墓碑端立在老坟中间。“民国二十九年四月,三支队司令部军需处出纳员张洁亚墓”。胡食万见烈士墓保存完好,碑文清晰可见,便有了帮助烈士“找”亲人的念头。

通过查找地方志、网上发帖等多种途径,胡食万了解到,张洁亚1922年4月出生于上海,是原嘉定西王家宅人。1937年,才15岁的她,从黄浦江畔来到安徽皖南的新四军部队,成为一名抗战女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张洁亚调任繁昌地区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军需处出纳员。4月26日前后,在日伪的一次扫荡袭击中,因保护军饷、账册,张洁亚中弹受伤。她不顾一切地把军饷和各种财务账册等隐藏到草丛深处。为了不使敌人发现,她又忍着痛,爬到另一个地方。由于流血过多,张洁亚最后不幸牺牲。而她保存的军饷、账册,完整无缺地回到了我军手中。张洁亚烈士牺牲后,被当地村民就地收葬,村民宋家三代人更是守护其墓地79年,代张洁亚的家人祭奠烈士。

整理完手中的线索,胡食万先后联系上普陀区相关部门、浙江新四军研究会、地方媒体等,希望尽快找到烈士的亲属!5月17日,《新民晚报》刊登为烈士寻亲的报道。当天下午,就找到了张洁亚烈士的亲人。

经办理相关手续后,在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关心支持下,8月13日,张洁亚的妹妹陈惠珍等亲属专门前往南陵“探亲”。祭扫结束后,张洁亚烈士的亲人们又专程登门拜访了守墓人宋峰其家,并向宋家赠送了一面在上海就做好了的锦旗:“三代守墓八十载,烈士英灵归故里。”向志愿者胡食万赠送的锦旗上,写着“为烈士寻找亲人,为时代铸就军魂”。

见到宋家第三代护墓人宋玉梅时,张洁亚的侄子陈锡荣和侄女范玉瑛情不自禁地下跪表达谢意:“谢谢你们的前辈冒险收葬遗骸,谢谢你们的悉心守护。这么多年,姑姑并不孤单……”宋玉梅将两人一一扶起,摆摆手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烈士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都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我们做这点小事,算不了啥!能够守护和告慰烈士,是我们的责任和光荣。”

为他点赞

一顿饭,牵出一段故事;一段故事,联系上两家人。其中不仅是千里有缘来相聚,更多的是因为有心人天不负。宋家人79年的守护,胡食万360余公里的追寻,为这段烈士寻亲的旅程画上圆满句号。崇敬英烈、关爱烈属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才能让红色火炬代代相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