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人民的丰碑


■向贤彪

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创作的河北梆子现代戏《人民英雄纪念碑》公演后好评如潮。一位抗战老兵看了这部戏后感慨地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的碑,也是英雄人民的碑,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74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回首那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奇观,借用这位抗战老兵的话,我们可以说,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丰碑,也是人民的丰碑。

鲁迅先生曾将“五四”初期、中期的青年按照状态分成“醒着”“睡着”“玩着”“前进着”几类。抗日战争的一个伟大意义,就在于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不再“睡着”“玩着”,而是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进入“醒着”“前进着”的状态。“前方有英勇的义勇军,后方有全国的老百姓”是这场战争的生动写照,“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是这场战争得以胜利的根本保证。当中华民族遭受日寇铁蹄践踏时,正是英雄的人民秉承民族精神、民族大义,书写出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章。

邓玉芬,北京市密云区张家坟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抗战时期,她把丈夫和5个儿子送到前线杀敌,全都战死沙场。1944年春,敌人在密云猪头岭搜山,她背着小儿子,和八路军伤员及乡亲们躲进山洞。小儿子生病啼哭,危急时刻,她将一团棉絮塞进儿子嘴里。鬼子下山后,邓玉芬最后一个小儿子也永远离开了人世。如今,在张家坟村中心广场,矗立着一尊邓玉芬的雕像。

白文冠,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母亲。马本斋指挥的回民支队英勇善战,屡屡给日伪军沉重打击。敌人在无可奈何之下,把白文冠监禁起来,软硬兼施,逼她给儿子写信劝降。老母亲宁死不屈,绝食殉国,写下“儿子骁勇抗日、威震敌胆,母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壮歌。

戎冠秀,河北平山八路军伤员转运站站长。在枪林弹雨的战场,她置生死于不顾,多次冒着战火抢救伤员并精心护理,使他们得以康复重返战场。被她从死亡线上抢救生还的八路军战士邓世军,重返战场建立赫赫战功,成为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八路军官兵皆亲切地称她为“戎妈妈”。在戎冠秀生病住院期间,聂荣臻元帅专程派人送去“勿忘我”工艺花卉;老人逝世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专门发去唁电。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群众。在他们心中,个人和家庭与国家、民族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抗战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顾全大局、义无反顾,宁可牺牲自己的亲骨肉、不惜舍弃一切。在残酷的抗战岁月,太行山区成百上千的农村妇女用乳汁、亲情甚至生命哺育八路军的后代,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太行奶娘”。问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一位深情地说:“没有国哪有家,人家八路军抛家舍业,钻在咱们这穷山沟里打鬼子为了甚?还不是为了保家卫国。给八路军做点事,是咱的本分啊!”

其实,人民群众对抗日战争的宝贵支持和伟大贡献远不止这些。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下,全国上下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人民的“国家认同”“民族意识”已然唤醒。于是,便有了“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感人场面,有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出知识”的全民动员,有了“士兵战死,有百姓来抵”“丈夫战死,有妻子来抵”的前赴后继,有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陷敌于汪洋大海之中的战争奇观。就连日军的战史也这样记载:“共产党地区的所有民众,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因无戒备而突进,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奇袭、包围而陷于苦战。”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作了长期准备,其中包括了解分析中华民族的“国民性”,且作出“一盘散沙、无法聚拢”的误判。他们没有看到“国民性”的新变化,没有看到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以来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觉悟,更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对民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如果说甲午战败促成了民族精神的觉醒,那么抗日战争则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新的内涵上实现了民族精神的升华。在日寇大举进犯中国之时,中国人民发出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呐喊,凝聚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力量。人民将自己的前途、命运、期盼与抗战胜利连在一起,将自己的热血、智慧、实物全部贡献于抗战伟业,将自己的理想、意志、力量集中注入并塑造了抗战精神。这就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者必然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最终失败者必然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无论是两万五千里长征沿途各族人民对红军的解囊相助,还是抗日战争全体人民对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全力支持;无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淮海战役胜利的伟大壮举,还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支持志愿军保家卫国,都充分验证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反复印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这一根本规律。我们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从而获得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赢得人民的支持,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个道理不仅为抗日战争所证明,亦为改革和建设事业所证明。树高千尺不忘根。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国防和军队建设也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弘扬军民一致、军政一致的光荣传统,更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构筑起新时代更为坚固的“铜墙铁壁”。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矗立起新的时代丰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