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精神的史记 力量的长歌

——读《精神的力量》


■李啸闻

有人说,历史在英雄人物们的成败兴衰中展开。我们说:不——历史是人民凭借精神的指引和信仰的力量,不断推向前进的。

我们应该为精神立一部史记,为力量写一首史诗。《精神的力量》(济南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就是怀着这样的责任去做的。这本书将“精神”二字谱成长歌,穿成长河,写成长诗,锻成长路。

全书是在为16座精神丰碑刻写文字。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两不怕”精神、塞罕坝精神……这一个个滚烫的、凝结着深刻内涵的专有名词,如一座座精神的高原,蜿蜒在后人心灵之上。这本书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绝不将“精神”的内涵作无边的发挥,而是将她们还归到诞生时的原点,记述她们形成的历史过程。她们来自革命前线的硝烟与战火,来自和平建设时期的攻坚与淬炼,来自新时代的奋斗与磨砺。

更为可贵的是,这本书让人通晓一个朴素的道理:精神如灯,不能把她放在屋里,要把她放在路上,去照亮历史、指引征程。于是本书对精神的解释,又延伸出当代意义。有船,就有远航,嘉兴南湖上开天辟地,点亮共产主义的明灯;有起点,就有星辰大海,长征路途万水千山,播撒下两万五千里中国革命的星火;有初心,就有砥砺前行,大庆油田铁人身影、红旗渠里战天斗地……在新中国建设的路上,有一盏盏照亮民族复兴伟业的航灯。“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而路上缺乏精神明灯指引的民族,同样无法走远。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物资极度匮乏,晚上办公只能点三根灯芯,带班查哨就用一根灯芯。毛泽东厉行节俭,在茅坪的八角楼,把自己油灯里浸着的三根灯芯又拔出两根。灯芯很小,承载的精神力量却那么强大——就在这一根灯芯的微弱火光下,毛泽东写下照亮中国前途的光辉著作。

方志敏读书求学期间,父母欠下700元的债,直到他担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母亲以为他有了饷银,才找到他要钱还债。方志敏对母亲充满愧疚地说:“我是为穷人办事,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起头,饷银以后才会有。”母亲说:“知道儿是当穷人的主席,我苦点也舒心啦!”革命不是为了发财,方志敏被俘时全身只有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但正是这种甘于清贫的精神,使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让我们的民族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

郭明义3次让房、56次献血,捐款10余万,却只能给深爱的妻子一枚28元的戒指。问他为什么选择做雷锋精神的传人,他说:“党章不是没有变吗?共产党员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要求不是没有变吗?”精神坚如磐石,经历沧桑巨变之后依然闪耀着光芒。在新的历史坐标下,共产党员的精神和底色坚实不渝、历久弥新。

我们每个人都是精神的传承者。精神是民族底色的凝练。《精神的力量》写下了历史的澎湃和斑斓,有长歌当哭、欢呼雀跃,也有沉默牺牲、蓬勃生长。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个体,集合构成历史的万千水滴。个体的喜怒哀乐,汇流于国家和民族的往事沧桑。

随着时代变迁,精神的表现形式或有变化,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未曾改变。从古至今,精神的力量永远捍卫着民族尊严,奋斗于家国富强。而今,她正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