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一早,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大学生木严虎、龙鑫参加完州里的新兵役前训练,在家乡父老的簇拥下奔赴海军某部服役。欢送会上,贡山县原县长、独龙族老干部高德荣激动之情溢于言表:“15名独龙青年应征,2名大学生入伍!我们独龙族青年以实际行动回复总书记的嘱托,无论是建设好家乡、还是守护好边疆,独龙族有激情有能力有担当!”
4月10日,习主席给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二次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习主席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独龙族青年参军报国、爱国戍边的热情,今年独龙族青年参军报名不仅数量倍增,质量也在跃升。
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当地地处深山峡谷,自然条件恶劣,一直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独龙族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刀耕火种到多种经营,从过江溜索到开山辟路,从茅草房到砖瓦房,去年更是实现了整族脱贫。
“脱贫更思报党恩!”贡山县人武部部长付吉告诉记者,今年征兵伊始,独龙族适龄青年参军热情高涨:全族虽然总人口仅4300余人,却有15名青年应征。在云南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师范学院就读的木严虎和龙鑫第一时间报名,一路过关斩将,终于穿上军装。
少数民族适龄青年人口基数小,当兵竞争也这么激烈吗?面对记者的疑问,付吉自豪地介绍:“近年来,随着强边富民政策的落实,边远地区卫生条件落后、地方病高发以及适龄青年体检过关率低、学历低等问题早已是旧闻。怒江州全面落实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两免一补’和14年免费教育政策,有5.6万人享受城乡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有2.08万人享受学前2年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6.45万人享受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贡山、泸水、福贡3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公共卫生服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居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大幅提升。怒江州今年送出的120名新兵中,98%是少数民族,包括傈僳族、普米族、怒族等,大学生比例达63%。贡山县送出的新兵均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比例高达83%!”
新兵木严虎来自独龙江乡迪政当村,距中缅边境仅55公里。他幼年丧父,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和妹妹拉扯大。2014年,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打通,终结了独龙族千百年“半年雪封山”的艰辛历史。村里通了公路,木严虎家也住上了漂亮的安居房,有电有网络有致富产业,适龄儿童享受14年免费义务教育,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木严虎考上了大学,母亲也过上了好日子。征兵开始后,他提出报名从军。家人全力支持,担心木严虎视力达不到要求,年初专门拿出积蓄,给他在昆明做了准分子激光手术。欢送会上,木严虎激动地说:“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走上小康路。过去,我们出一趟独龙江要走三四天,后来缩短到七八个小时,今年我到县州参加体检复检,才用了3个小时!小康路也是我们的报国路,我要到军营好好锻炼成才,不负习总书记的关心,不负家乡父老的嘱托。”
老县长高德荣更是感慨不已,他告诉记者,在独龙江工作生活30多年来,他3次欢送独龙族新兵,新兵面貌的变化也折射出独龙江的巨变:2012年参军的阿财富、阿雪英兄妹,是人武部和军分区资助成才,从长沙师范学院携笔应征的;去年,马库村青年江豪穿过武警官兵为独龙族打通的隧道赴武警部队服役;今年的木严虎、龙鑫则是独龙族自己培养出的大学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扶下,独龙族“自我造血”功能越来越强,回报祖国建设家乡成为自觉。
“独龙族青年走向军营,通过军队这所大学校培养爱党爱国、爱军习武的少数民族骨干,为巩固边疆建设培养更多人才。”贡山县委书记李义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边境寨子富裕了,一线村寨青壮年多了,为守边护边工作注入新鲜血液。期待着大学生士兵在部队历练成钢,回乡充实边境基层政权,把家乡独龙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