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我的故乡在哪里?


【讲述人:黄正春,湖南省株洲市人,1965年入伍参加抗美援越战争。回国后于1971年奔赴重庆涪陵,参与原核工业部816厂建设。】

常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

我很难回答是哪里人,我来自“三线厂”,和许多一起参加三线建设的退伍兵一样,我们在这里工作生活。如果说我是株洲人,是因为那是户口本上代表祖籍的地方,但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却并未给予那个地方;可要说我是涪陵人,与当地人却又有着差异很大的语言和生活习惯。

当初,满怀豪情千里迢迢赶来建设816厂的我们,一下车就发现之后都要在金子山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沟里搞建设,有点蒙,若说心里没有一丝悔意和彷徨是不可能的。但我们那时对条件、待遇和环境考虑得很少,大家都觉得能够参与核工业建设是一种荣誉。

记得部队集体转业奔赴三线时,师首长在动员会上讲话很动情。他说,毛主席非常重视三线建设。为了让他老人家放心,我们一定要到最艰苦的三线去。

在那种环境和气氛中,没有什么后悔和惧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内心精神世界的富足比起来没有那么重要了。大家在一起比得是谁能吃苦耐劳,娇气是让人看不起的。

42年前,儿子黄威出生在“干打垒”的宿舍,在金子山这个小山沟,我组建了小家。后来孙子也出生在了乌江畔,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中秋前夕,当株洲军分区派人看望我们时,我们这些株洲籍老兵,不禁又思念起在湘江之滨的故乡了。去乡日久,竟是想不起故乡那灿若云霞布满罗霄山的映山红和红艳艳的杨梅,故居门前那沁人肺腑的八月桂花,清澈见底的江水和水底往来穿梭的小鱼,湛蓝的株洲天空是否依然如故?

光阴似箭,48年弹指一挥间!当初来涪陵时,我们都是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两鬓染霜,战友唐冬华、曾长根等人已长眠在大山里。在乌江畔,战友坟前绽放的丁香花迎风舒展,我们从未后悔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