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妈妈,我们来看您了!

——八路军将士后代沂蒙祭红嫂记


■王守英 王莉莉

9月21日,山东沂蒙山区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10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来到汶河岸边,在一座开满无名小花的坟茔前停下。

鞠躬、献花。一位老妈妈双膝跪下,轻抚墓碑喃喃自语:“娘,三妮子看您来了……我来晚了,对不起娘……”

这是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坟茔。自称“三妮子”的老人名叫陈晓聪,是开国少将陈沂将军的女儿。今天,她与其他9位抗日战争时期曾寄养在张淑贞老人家里的八路军将士后代,相约从千里之外一起“回家”,祭奠养母张淑贞老人。

回忆起养母的关爱,陈晓聪泪流满面。抗战时期,张淑贞和婆婆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照看革命后代。张淑贞把刚出生的女儿放到一边吃糊糊汤,把奶水喂给年龄小、体质差的托儿所孩子。张淑贞说:“同志们的孩子要是没了,恐怕就没了血脉,咱舍上命也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托儿所的40多个孩子一个没有少,张淑贞的两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生于1941年的陈晓聪,在这里幸福地度过了人生最初的5个年头,被张淑贞老人亲昵地称为“三妮子”。

张淑贞的女儿于爱梅将陈晓聪扶起,含泪回忆张淑贞老人逝世前的点滴:去年12月20日,104岁的张淑贞老人安然辞世。临终前,她手里紧紧握着一枚党徽,还叮嘱家人把自己的18938.8元积蓄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组织。考虑到张淑贞老人养育过的将士后代大多已是古稀之年,体弱多病,家人也就没有将红嫂去世的消息告诉他们。

“张大娘,我来晚了!”79岁的胡鲁克将军跪在坟前,深情呼唤。“我就是那个差一点被鬼子刺刀扎进胸口的孩子,当时日本鬼子吼叫着,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您使劲揽着我说‘是俺的孩子!’”胡鲁克将军额头贴着土坟,身体随着哭诉而颤抖:“娘啊……亲娘生了我,可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返回路上,经过一片玉米地,勾起陈晓聪老人的回忆:“日本鬼子大扫荡了,娘就领我们躲在这种玉米地里不让出声,整整5天,我们就趴在那玉米地里,要是没有娘照顾,我可怎么能活到现在啊!”

又要离开养育过自己的这片土地了,这些八路军将士后代泪眼模糊,依依不舍。看着村里建起的“沂蒙红嫂纪念馆”,听着于爱梅讲“沂蒙红嫂协会”拥军新事,他们说,红嫂并没有走远,红嫂一直在沂蒙。

上图:八路军将士后代为沂蒙红嫂张淑贞扫墓。杜昱葆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