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正步青春


■陶 昱

红旗漫卷,步履铿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在仪仗方队213名队员的护卫下迎风招展、交映生辉。走在方队最前面身着陆军礼服、高擎党旗的旗手,显得格外亮眼。他就是我的同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执行队长郭凤通。

作为擎旗手,走在徒步方队最前面接受检阅后,郭凤通感慨道:“通过天安门的时候,听到现场群众高喊祖国万岁,那一瞬间,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我至今都记得2013年在合肥陆军军官学院见到郭凤通第一眼时的模样。1.90米的高个儿,有着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肤色:头部肌肤以眉毛为界,上面是白色,以下则是黑中透亮。在耳朵和鬓角前,有一道左右脸对称的白色印记,脖领处还有一道V字形的分界线。

随着不断深入了解,我还发现了郭凤通身上更多的不一样:血泡反复磨破后长茧的手掌,长期站立静脉曲张的小腿,踢正步用力砸地后半月板损伤的膝盖……不过,这些“不一样”被郭凤通藏进了军装里,他和他的战友们一样更愿意将英姿飒爽的一面展现给国人及各国宾朋。

在部队10多年,郭凤通多次执行国家重大活动的外交司礼任务,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执行队长,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获得多项荣誉。

2005年,郭凤通刚到部队那会儿,因年龄比较小,在家也没吃过什么苦,所以不知道“苦”是什么滋味。来到仪仗队后,他才真正体会到魔鬼训练的苦。成为一名合格仪仗兵,除了要完成由社会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还要完成由合格军人向合格仪仗兵的转变。在仪仗队有一首歌叫“十‘子’歌”,概括了每名队员的必修课。“头型不正别针子、腰杆不硬背棍子、脚腕无力踢石子……”这每一个“子”都让郭凤通刻骨铭心,印象最深刻的是“踢石子”。开始训练正步的时候,因为郭凤通出腿定位不够准、速度不够快、力度不够强,队长就把他拉到石子架前让他踢石子。一次、两次……时间一点点过去,全身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出腿也就更费力了。就这样一天天下来,郭凤通两条腿加起来踢的次数有上万次之多,晚上休息的时候,双腿已经轻微浮肿,上床的时候都是用手把腿抬到床上的。

“主席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当年在合肥陆军军官学院,经常会有这样一股洪亮的声音在校园内回荡。这是郭凤通利用休息时间在练习口令和军刀礼。他曾负责掌管仪仗队陆军方队的指挥刀,每次都能从容淡定零差错完成一系列动作。1.65公斤重的指挥刀,需要在10秒内连续完成拔刀至刀入鞘7个动作,全凭右手腕力支撑。郭凤通经常一练就是3小时以上,手心磨出一层层老茧,一年时间更换被血浸染的白手套100多副。

在军校那会儿,郭凤通所在的寝室每次卫生评比都会拿“流动红旗”。走进他们的宿舍,每一样物品的摆放都有严格规定。比如说叠被子,郭凤通必须用尺子量,长48厘米,宽45厘米,高20厘米,误差不能超过1厘米;椅子面、背分别朝哪儿,要放到距离墙多少厘米,和墙角呈多大角度;毛巾、脸盆、胶鞋、作战靴等怎么摆放都有规定。郭凤通管这个叫“肌肉记忆”,他说只有日常养成才能在骨头里形成一种习惯,才能在执行任务时做到万无一失。

郭凤通在军校是“名人”,领导专门找到他组建学院首支仪仗队。学院组织院庆阅兵活动时,郭凤通被任命为学员旅的总教头,我们切身领教了郭教头的厉害。

训练中,有的学员不是左肩高就是右肩高,要不就是脖子不直。郭凤通经常让大家将大檐帽反着带,领口别上大头针,腰背插上T形架,两腿夹上扑克牌,每天训练都要纹丝不动站几个小时。还有就是练走功,为了达到“踢腿生风、落地砸坑”的标准,郭凤通让大家绑着4公斤的沙袋练。还有的学员踢腿要领不对,郭凤通来回在训练场上忙碌穿梭帮大家纠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郭教头的带领下,我们学员旅方队拿了全院总分第一的成绩。

从军校毕业,我回到海南,郭凤通回到北京。我在电视中经常能看到他执行任务: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沙场阅兵担任国旗手,2018年1月1日被选为首位执行升旗任务的解放军仪仗大队升旗手……这一次得知他担任阅兵任务中的旗手,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实力摆在那里。

据说这次选拔要求旗手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纯洁可靠、军事动作精、心理素质好、组织纪律强、综合素质全面,身高在1.88米到1.90米之间,五官端正,形象良好,完成仪仗任务100次以上具有丰富经验者优先考虑。

为了这次阅兵,郭凤通对自己说:“不管以前基础如何,一切从零开始。”

旗帜就是方向,旗稳人心才稳,方队才稳。为了展示好党旗形象,郭凤通每一次演练后,都会让另外两位护旗兵把旗帜撑着,自己小心翼翼地将党旗熨一遍。走在仪仗方队最前面,郭凤通的动作最难,责任最大,被称为“定海神针”。128步走完96米,每一步75厘米,率先走过天安门的擎旗手走得怎样,显得格外重要。

为保证端旗动作稳固,郭凤通每天要进行力量训练,旗杆上最多的时候一次绑3个水壶,整个旗杆的重量达到30斤左右。一开始他根本举不动,后来可以擎旗走100米到200米,再后来练到能擎旗10分钟。更难的是,不管风力大小、逆风还是顺风,他必须始终做到动作绝对标准,步幅绝对准确,步速绝对均匀,走向绝对笔直。郭凤通每天举着加重的旗杆来回踢正步,反复练习45°角旗杆定位动作,一打一收,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为达到“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标准,郭凤通还在手腕和小腿上分别绑了3斤、5斤重的沙袋进行练习。

除去这些,郭凤通还要进行表情训练,比如“鼻孔要撑大,嘴角要微微上扬,神态要威武刚毅、落落大方,流露出对国家、军队的深厚情怀。尤其是眼神训练,要做到迎着光30秒不眨眼”。郭凤通坦言每次训练完浑身酸痛,夜里有时难以入眠,手臂累到吃饭拿不稳筷子,半年多来他磨烂了4双马靴,脚底一次又一次磨出血泡。但是作为大国仪仗兵,郭凤通说他的战场就是训练场,军人的血性就体现在队列训练不怕吃苦。

人生最美是青春,青春最美是军旅。“事业高于青春,仪仗重于生命”的无悔誓言从入伍的那一天起就深深刻在了郭凤通的心中。汗水不仅浸透了他的衣背,更浇筑出他顽强的心;训练不仅强健了他的身体,更历练出他坚毅的品质。无悔青春、无悔生命,郭凤通正用正步丈量军旅,用使命书写荣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