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走出“痕迹主义”怪圈


■杨思聪

《宋会要辑稿》里,记载了这样一种现象:“近年以来,为守令者不修其官,以待考察,往往崇饰虚伪,撰造政绩,或葺一亭舍,或疏一陂渠……自职事而言,皆其所当违(为)者,而刊刻碑记,张大其事,绘画图册,表闻于朝,甚者摹印装裱,遍纳中外。”以史为鉴,我们可以发现:“痕迹主义”古来有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些以“痕”论绩的做法,并没有真正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载入史册后,不过是“后人哀之”。

而就基层部队而言,有的单位一开始推行“痕迹管理”,是为了保留军事、政治、后勤等工作中产生的文字、图片、实物、电子档案等资料,有助于自身查漏补缺、进步提高,也方便上级机关审核查验、指导帮带。但久而久之,有的为了单纯的“留痕”而做了不少额外的工作,这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各级的负担,助长了形式主义的反弹。

“痕迹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形式主义,不仅注重图形式、走过场,还要想尽办法留下痕迹、制造痕迹、美化痕迹,其危害比形式主义更严重,性质更恶劣,需要各级引起高度警惕。“痕迹主义”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和老旧思维理念、僵化运行模式、漂浮工作作风等有较大联系。

应该说,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痕迹主义”在基层已有明显好转,但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花长时间、下大功夫,从思维理念、检查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纠治整改,坚决做到彻底铲除、见底清零。

端正工作指导。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强化层级管理指导,充分信任大胆放权,减少基层忙乱、减轻官兵负担,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起来、落下去,自觉做到筹划工作用战斗力指导,开展工作用战斗力助推,总结工作用战斗力审视,彻底铲除“痕迹主义”的思想土壤。

转变检查方式。降低资料在检查考核评比中的比重,除了“七本五簿三表一册”以外,不再要求基层提供其他文字材料,坚决破除唯“会议次数、记录本数、心得篇数、材料页数”等论成绩的做法,既看过程又看结果,既看形式又看内容,更看对战斗力的实际贡献率,全面立起“备战打仗者吃香、弄虚作假者无为”的鲜明导向。

转变工作作风。严格依据条令条例和《纲要》,定好“会议限次、文电限字、讲话限时、活动限密、检查限频”的规矩,划好“五多”的红线,做到能合并的合并,该压缩的压缩,应取消的取消,真正让“痕迹管理”回归正常,让部队从大项任务、检查评比、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官兵有时间、有精力沉心思考、用心履职、专心干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