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没有不能较的真


■向 勇 张居俊

“你如此较真,会得罪人丢了选票,值得吗”“凡事都较真,不感觉累吗”“上级都没有要求,就数你认真”……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见有人吐槽,似乎都不欢迎较真的行为。

什么是较真?通常是指不解决问题不撒手的执著态度、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处事行为,是不随波逐流,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清代学者袁枚有一句受到后人推崇的话:“凡事不宜苟且。”随园主人这里所说的“宜”,指“应当”;“苟且”,简而言之,就是马虎随便、敷衍了事。做事糊弄,敷衍塞责,从来都是受人诟病的坏毛病。

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谋事做事无论大小,无不强调不对付、不应付,拒绝苟且、防范苟且。无论时代楷模还是先进模范,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敢于较真、勇于较真、较来真功。正因为如此,才能大胆坚持原则、履职尽责,才能解决那些不好解决的问题,办成了那些难以办成的难事,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功绩。

然而当前,极少数党员在较真时却打了折扣。有的面对问题不能坚持原则,丧失立场;有的失去工作激情,遇到一点阻力就糊弄了事;还有的面对重担子、硬骨头、烫手山芋,滋生得过且过、不愿得罪人的想法。如此这般,没有了较真的精神,怎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党性?怎能为了理想信念牺牲奉献?这既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也是对个人的发展不负责。

没有不能揭的短,没有不敢碰的硬,没有不能较的真。共产党人较真,反映的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更是党性原则和事业心、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历时3年多的延安整风运动,之所以取得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效果,就在于周恩来、刘伯承等共产党人敢于带头揭短亮丑、真整真改,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新风正气,从而自然而然受到群众信任、拥护支持。敢于较真是一种优秀品质,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一个班子原则性、战斗性的一把尺子。

党员干部要想在本职岗位学到真本领、真功夫,就要敢于较真,一是一、二是二,既不用大概,更不说差不多,只要自己坐得端、走得直、行得正,就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当然,较真也不是心血来潮,不能因为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而回避问题,也不能因为个人名利而互相制造矛盾。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较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因为一些选择得罪人,甚至遇到嘲讽、质疑和误解。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时,面对这些外在因素,每一名共产党员都需要不惧矛盾、不惧威胁,哪怕因此遭受挫折,绊了跟头,也不应轻言放弃,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只要是对的都要坚持下去,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和自己的事业。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