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退役军人担任中小学升旗辅导员,和学生同升一面旗——

今天,我们都是护旗手


■黄 涛 刘鹏利

朝阳东升,霞光斗艳。10月21日,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阳光小学学生的少先队礼下冉冉升起,迎风飘扬的国旗与由216块教育展板组成的千米红色长廊遥相呼应,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山东省聊城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争当国旗卫士、英烈故事进课堂”活动中的一幕。

“每次参加升旗仪式都有一种自豪感,而今天的自豪感尤为强烈!”来自阳光小学4年级13班的学生高燕乔激动地表示。这是因为本次参加升旗仪式的不仅有曾服役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优秀退役军人,还有烈士后代,他们成为学生们争相合影的明星。

学校是开展红色教育的主阵地。为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聊城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青团聊城市委、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争当国旗卫士、英烈故事进课堂”活动。他们邀请黄志兵等5名曾参加过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升旗辅导员,为全市中小学国旗护卫队队员进行升旗仪式培训,通过一遍遍地示范、手把手地教学。培训结束时,小国旗护卫队队员的升旗动作已经做得有模有样。

“抗日英雄金方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凭着惊人的毅力用仅有的一只手蘸着眼睛里流出的血,在墙上写下‘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14个大字……”升旗仪式结束后,烈士后代、红色教育传承人王忠祥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地为师生讲起聊城籍英烈金方昌的故事。现年71岁的王忠祥,亲自查阅档案、多方搜集资料,精心制作了216块有关党史国史的教育展板,利用节假日为广大青少年开展红色传统教育。截至目前,王忠祥已组织“感恩孝亲”“党史军史”“爱国主义”等主题演讲10余期,受教育青少年达到千余人。“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带着这些展板走遍全聊城、走遍晋冀鲁豫。”王忠祥老人坚定地说。

“聊城是革命老区,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这项活动,目的就是要把红色基因传承给下一代,把爱国主义情怀深植于每一名中小学生心中。”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玉录告诉笔者,他们以此次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红色基因进校园”活动长效机制,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坚持下去;发挥学校主题班会、主题团日、读书会等载体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发挥以王忠祥为代表的宣讲团的作用,定期组织国防教育和党史军史教育宣讲活动,推动“双拥之花”在校园绽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