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闪耀在历史深处的信仰之光


■鲁建辉

一个人的生命高度有多高?一个人的生命意义有几何?对于白求恩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来说,是力重千钧的八个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今年是白求恩去世暨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80周年。回望历史,那双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布满血丝的眼球”,依然充满着直抵内心的力量。

1938年1月,白求恩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到中国。在延安与党中央领导同志见面后,他坚决要求到前线去,说道“哪里有枪声就到哪里去”,先后辗转武汉、延安、晋察冀军区,最后到达战斗最前沿。1939年11月,他在为伤员做手术时,因左手中指被刺破而受到感染,引发败血症不幸逝世。

许多同志读过毛主席撰写的《纪念白求恩》。在敬佩之余不免心生疑问:一个外国人,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当时水深火热的中国?又是什么力量让他在艰难困苦中那样从容乐观、热情似火,以至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中国大地?答案就是信仰——“我不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来的。什么咖啡、嫩牛肉、冰激凌、席梦思,这些东西我早就有了!但是为了理想,为了信念,我都抛弃了。”

信仰的力量是神奇的,特别是在困境之中,更能显示出让世人惊叹的力量。它能让病痛的身体顽强向前,走向理想的远方,它能让平凡的人生拒绝平庸,迸发出生命最璀璨的光辉。就是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白求恩拒绝国民党的“留汉任职”邀请,与八路军一起走上抗日前线救治伤员;他新婚旅游时坚持观摩名医手术,患上肺结核住院期间泡在医院图书馆;他骑马奔波两个多小时抢救伤病员,还献出热血,面对近在咫尺的敌人,直到为最后一名伤员做完手术才实施转移。

信仰书写的故事,从来不惧岁月的朔风。80年来,历经不同时期的实践考验,白求恩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于军队医务工作者来说,他是力量的源泉,是行动的标杆。“白求恩式的好军医”张笋、“新时期的白求恩”石磊、“时代先锋”白求恩医疗队等一大批个人和群体皆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

习主席指出:“我们要做一个干干净净干事的人,保持思想和行为的纯洁,做一个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像白求恩那样的‘五种人’。”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面对的环境和条件与80年前已大相径庭,但不见得“心魔”的侵袭比过去简单。“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这句告诫当常驻于心。

(作者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政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