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重见“白求恩”


■轩 荻 本报记者 王均波

对于白求恩的了解,国内多数人始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文中写道:“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1938年1月,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率医疗队,跨越艰难险阻来到中国。到达延安后,他谢绝党中央挽留,坚决要求去晋察冀根据地工作。之后,他把生命最后的674天留在了中国,留给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抗日战士。

当时,白求恩的医术在加拿大已远近闻名,是什么让他放弃了“洋宅、汽车、冰淇淋”,选择了“茅屋、驴子、山药”?假若时光可以倒回,我们能不能像白求恩一样……近日,郑州联勤保障中心联合河北省卫健委组织白求恩医疗服务队沿着白求恩战斗过的足迹,走进河北、山西太行老区,去探寻那个“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精神宝库,也探寻军医这个姓军为战的职业初心。

历史无法假设,最好的传承是做好当下

在山西省五台县内“松岩口模范医院”旧址手术室内,陈列着一把白求恩使用过的手术刀,在它旁边摆放着一把锈蚀的手术锯。这把手术锯是白求恩找松岩口村木匠做的。“这里的医疗条件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1938年白求恩刚到晋察冀根据地时被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惊呆了,“甚至没有专业消毒设备,很多手术工具多是用开水煮。”

在一间病房旧址内,摆放着白求恩编写的《十三步消毒法》《外科换药法》两本书(复制品),吸引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消化内科专家靳海峰的目光。对于成长在现代医学条件下的他来说,这无异于是医学“古董”。去年5月,靳海峰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医生合作一台手术,借助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和星联远程协作系统,把远程专家指导实时带到手术台主刀医生眼前。

“白求恩同志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做到的这一切简直是不可思议。”随着对白求恩事迹的了解加深,靳海峰几度停下脚步,发出感慨。当年,白求恩所在的医院由龙王庙改造而成,是晋察冀根据地首个模范医院。他除了做手术、照顾病人,还要亲自授课辅导战地医生,休息时间少之又少。

“如果面对当时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能不能像白求恩一样?”靳海峰告诉记者,从“不可思议”到心生反问,他一路思绪万千。其实,多位白求恩医疗服务队队员也经历了这样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触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芳说,每到一个村子,医疗服务队都要组织义诊,村民看到这些“从城里来的大医生”十分欢喜,很多人一大早就赶来检查。义诊中,医疗队员没有一人中途溜号,因为他们怕人多看不完,辜负群众的信任和期盼。

“走了一路,感触颇多。结合从医经历,让我更加坚信:历史不能假设,做好当下就是对白求恩精神的最好传承。”靳海峰说,今年8月,一名战士出现热射病重症症状,肝、肾、心脏等8个器官衰竭。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输血科领导带头下,近400名官兵紧急献血。输血科人员加班制备血液制品,3名医护人员全时守候,为战士输入3万多毫升血浆,相当于为他换了7遍血液。经过医护人员8天8夜的不懈救治,战士最终从昏迷中苏醒。

医生不分国界,只为救死扶伤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科主任步建立说:“白求恩说过‘哪里有伤员,我们就要到哪里去’,医生是不分国界的,我们带着中国军人的善意,到世界上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据了解,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为主抽组的医疗分队,分别于2006年、2012年、2015年、2019年远赴利比里亚、南苏丹执行维和医疗任务。步建立是第五批赴利比里亚维和的军队医生。

在维和期间,步建立碰到一个叫鲁瑟的宫外孕患者。她输卵管破裂后大量失血,可是当地没有血库。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步建立看到了令他动容的一幕:医院6名医生护士和维和战士撸起袖子说,“来抽我的”。经过40个小时的抢救,鲁瑟被救活了。

“这与白求恩抽自己的血救伤员是一样的,在医生的眼里只有救活生命,现在想起来还挺自豪的,非洲的姐妹身体里流着我们中国军人的鲜血。”步建立告诉记者,白求恩在华期间,曾2次为伤员输血,每次300毫升。

“走出国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面旗帜,一面代表中国的旗帜。”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宣传科科长刘会宾曾在2012年赴利比亚维和,作为医生的他们,因为本身从事医学专业,在别人眼里看来似乎更加坚强,实际上他们也是和大众一样的“肉体凡胎”。

非洲物资贫乏、蚊虫肆虐,疟疾和寒冷是他们最担心的两件事。“一旦感染上疟疾就怕疟原虫会顺着血液爬到脑子里,青蒿素不能杀死疟原虫但可以催眠它,在那里青蒿素和风油精比澳洲牛肉还珍贵,我们必须定期服用很多带有副作用的药物防治更可怕的疾病发生。”刘会宾谈起当时维和的场景,已经淡然很多,但仍让听者惊心动魄。

如今,中国对外开放交流增多,世界舞台上出现了更多中国军医的身影。今年9月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第24届东南亚国家联盟心血管会议召开,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汝磊生受邀参加此次活动。汝磊生在活动中做了两台手术,均为当地医生认为难以处理的病变。据了解,汝磊生做慢性闭塞手术成功率超过95%,手术数量、难度和手术成功率均进入国内先进行列,获得国内同行认可。

时代变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能忘

在河北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了一张白求恩在加拿大房间的照片,内部摆设是经典的19世纪风格。1938年1月白求恩带着护士和医疗器械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中国,那时他已掌握了享誉国际的胸外科技术。

“我就是要了解一下,为什么这样的军队能够当法西斯在全世界横行无忌的时候,给了它当头一棒。”白求恩来到晋察冀根据地,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奋勇杀敌,人民用生命支持军队的举动,情不自禁地向翻译说道:“这是我的国土!这是我的同胞!”

白求恩于1935年在加拿大加入共产党,后访问苏联,看到了医疗健康的福利特点,他决定为穷人开办免费看病的礼拜六义务门诊,倡导建立社会化医疗保障体系。1936年,他发表《从医疗事业中清除私利》,提出:“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

“白求恩甘愿为中国革命付出生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魅力,它在为人民谋幸福,这与白求恩心中的主义相符。如今,时代变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能忘,化为军医的行动就是尽力挽救生命。”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赵玉英说,他们医院有一位被患者称为“白求恩式”的医生张笋。

2012年,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笋被查出脑瘤,在知道病情后的第一时间,她就签下了一份器官捐献意向书。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她拒绝服用任何药物,确保肝肾功能不受损害。张笋去世以后双肾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了3个人,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张笋生前先后参加利比里亚国际维和、“和平天使-2009”中国与加蓬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等重大卫勤保障任务。“为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从医时作出的承诺,我将用我的生命履行这个承诺。”赵玉英说,这就是张笋对军医职业的理解。

“白求恩总说‘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跟老前辈相比,我们太普通,只是做着医生应该做的。医生只有一个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活动负责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院长魏文志告诉记者。

据了解,医疗队义诊1200余人,有不少老党员、老八路。在这次医疗服务队中,有很多医生被评为“中国好医生”“河北最美医生”,还有很多执行过维和任务。

图①:2015年11月,在利比亚绥德鲁附近村庄,中国维和部队医疗分队为当地居民义诊。刘会宾摄

图②:2019年10月24日,“中国好医生”“河北最美医生”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组成的白求恩医疗服务队,参观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刘会宾摄

图③:2014年,“白求恩式”医生张笋到某旅训练场巡诊。刘会宾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