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脱贫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杨旭晖 朱增银

“今年我家的蜜蜂从50多箱繁育到了200箱,仅这一项收入就有8万元,跟着人武部,明天的日子好得很!”摘下贫困帽的梁麦成,说起人武部的帮扶滔滔不绝。

“土坯户,半年粮,有女不嫁林泉郎!”位于大山深处的甘肃省漳县林泉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里海拔2300多米,山大沟深,交通闭塞,土地贫瘠。

“最难啃的‘硬骨头’就交给我们吧!”县委常委会上,人武部领导主动请缨。随后,一支身着迷彩绿的脱贫攻坚小分队活跃在林泉村的田间地头,在深入调研和村民促膝长谈中,贫困原因渐次清晰。

全村279户,有115户是贫困户。自然环境艰苦,不是致贫的主要原因,村民们坦言:“大伙儿就是没有脱贫的动力和信心,更是缺少像样的带头人。”人武部来了,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上党课、过党日,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紧接着,定西军分区和漳县人武部共出资近50万元,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成“军民蜜园”中蜂养殖基地。

“郭站长,我家的蜂越冬前没喂养好,有什么补救措施?”“越冬保暖该怎么弄?”村民口中的郭站长,就是县畜牧兽医中心改良站的郭宏全。

“能人带动,是产业发展的倍增器。”人武部政委罗展波说,第一步棋走活之后,他们与林泉村党支部在探索中提出“养好勤劳蜂、育好致富林,种好沙棘果”的产业发展思路,定期组织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让贫困户人人有了一门致富技能。

贫困户梁麦成有家传的养蜂技术,再经过培训,现在也是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发展中蜂养殖67户近2000箱,成了群众脱贫的支柱产业。

去年秋天,该县人武部还派出“送医、送法、送文化”小分队,为村民免费看病送药、普及法律知识、送书送字。然而,最让大伙儿开心的要属人武部援建的村民小组文化活动设施。“以往,冬季农闲时大家除了看电视,就是聚在村头晒太阳。”村民梁进绿回忆起过往说,如今,有了这些文化设施,我们生活变得充实多了。

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正能量的“积分超市”开业了、提升文化素质的农民夜校办起来了……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在发生变化。“从以前的115户贫困户到今天只有5户没脱贫,计划明年全部脱贫。”闻此消息,年过八旬的王得荣老人热泪盈眶:“能过上好日子,要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