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吴若嵩、记者左庆莹报道:12月9日,重庆市巴南区人武部接到上级年终考核组第二天前来考核的通知。按照惯例,政工科干事郭亚峰请示部领导,抽调精干力量一起撰写汇报材料、准备迎检笔记本。
让他没想到的是,部领导否定了他的建议:“对照5月份警备区下发的10张权责清单,对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刚开始,郭亚峰还担心准备工作不足,但是,当上级年终考核组到来后,他发现今年的考核确实不一样。
对战备工作、军事训练、征兵工作等6个项目,考核组立足平时成绩进行量化打分。剩下4个项目,不用主官陪同,考核组人员自己到各点位查问题、摸实情。郭亚峰感觉,过去迎检笔记是“重头戏”,如今却派不上用场。
与郭亚峰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江津区人武部参谋李军。那天,当他把12月的工作计划表呈给部领导时,被要求重新论证修改。领导要求,原计划单独召开的主题教育、安全检查、战备训练、比武考核4个专题会议,合并成1个会。
刚开始,李军也没想明白。按照过去思维,这4个议题都需要单独开会,每个会一般要小半天,合并到一起,能不能有效果?但是,当这个会真正开完了以后,他终于明白了部领导的用意。
原本4个会单独开的计划,每个会各承办科室都要完成材料准备、人员对接、会场布置、通知下达等会务工作,机关干部免不了点灯熬油、忙上忙下。压减成一个会后,不少人可以腾出手干其他的事,还避免了基层工作人员为了开会来回跑,节省了大量时间。
不仅如此,由于会风的转变,由4个会合并成的1个会,仅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开完了,但工作讲评、通报表彰、任务部署等内容一项不落,标准不降,唯一变化的就是各级讲话发言挤掉了“水分”。
不一样的年终考核、“合并版”的大会,是重庆警备区依法抓建为基层减负带来的实效。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也是军地机构改革落地后的磨合之年、新工作机制的探索形成之年。如何确保基层减负的同时,任务落实到位?该警备区政治工作局主任王治介绍,他们首先倾听基层意见。
“国防动员系统是军地沟通的桥梁,开会、发文、活动一直是做决策、抓落实、搞协调的重要方法,必要的工作形式不能少、必需的工作流程不能减,这负从何而减?”有的同志信心不足。
“人武部人少事多,年终考核能不能降低标准,减少考核内容?”有人建议。“地方机构改革落地后,有的职责任务还不明确,军地交叉的一些职能任务也放入年终考核,分散了大家完成民兵整组、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等主责主业任务的精力。”一些“老武装”纷纷建言。
倾听基层声音,学习《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该警备区党委认识到,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涉及军地多个职能部门,依法抓建才是根本之道。只有明晰各自权责,规范运行机制,才能确保基层建设蒸蒸日上。
“谁立项谁提供法规依据,谁检查谁明确填写规范。”对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领域的相关法规,该警备区在今年5月专门召开规范化建设会议,制定《区县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手册》,区分人武部、乡镇(街道)武装部、高校武装部等3个类型单位进行试点,聚焦主责主业,对国防动员、征兵工作、军事训练等10个方面工作精准施策,从职责部门到完成时限,从建设内容到检查方式等进行刚性规定,列出职责清单,画出工作“路线图”。
为了形成长效机制,该警备区还建立了问责追责机制,把依照清单开展正规化建设情况列为党委督查重点,对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同时进一步畅通反馈渠道,通过内部网开辟公告栏、机关楼设置意见反馈箱、定期组织机关基层双向讲评等途径,让减负工作随时接受基层监督。
职责明晰,保障到位,工作节奏明显加快。12月初,忠县召开国防教育联席会议,往年至少需要3个小时,由于国防责任清单里明确了职责,6个部门不到1个小时就筹划受领了2020年度国防教育任务,5项大型活动内容也安排到位。武隆区人武部文职人员吴彤接触武装工作时间不长,但根据清单里明确的30条要求,从整组落实、基层党建到装备保障、权益落实,吴彤边实践边学习,不到两个月就完成全区50%的乡镇、街道检查验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