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父 亲


■徐 明

“儿子回来了没?”这是父亲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自古忠孝难两全。入伍29年来,回家探亲屈指可数。每次休假回去,父亲就在村口佝偻着腰巴望着,接到我后乐呵呵地问这说那,像孩童一样合不拢嘴。但老父亲弥留之际的这句问话,儿子再也没有机会回答了。

父亲享年80岁,殒逝于一场意外车祸。当我和爱人连夜千里奔赴医院,父亲已经没有了意识。肇事的两轮电动车车主是一个年近60的老者,见到我屡次叩拜愧谅。乡邻无意铸祸成错,实痛心有怨无恨。

父亲一生与土地相伴。母亲说,父亲小学毕业,是那个年代的文化人。1955年,16岁的父亲从安徽选调到沈阳工厂当学徒,后因挂念缠裹小脚的奶奶无人照料,自愿回乡务农。原本能成为城市人的父亲常说,选择无悔。

记忆中的父亲如同旋转的陀螺,一刻也不曾歇息。生产队集体干农活,豆大的汗珠摔成八瓣,全家也吃不饱肚子。父亲便经常去镇上帮人扛麻包,100多公斤一袋,扛到两层楼高的仓库里,每袋才5分钱。

小学4年级那年,我陪父亲拉着板车交公粮、卖夏粮。上坡时,父亲弯腰埋头蹬直了腿,脖子上的青筋像蚯蚓一样。我在后面使劲推,看到粗粗的板车拉绳深深地嵌在父亲的肩背,勒出一道道血印。有时干农活时间长了,父亲腰痛得受不住,就拿根缝衣针往火上一燎,扎在膝盖弯的经络上放一些血。那时年岁虽小,姐弟们无不心疼。

生活劳累,父亲从不言苦。家中偶尔杀只鸡改善生活,父亲只吃头、尾、脚,他说这是好东西,吃着有嚼劲,香。

入伍后,父亲每月都给我写信。遒劲的笔迹里,道尽从戎鼓励话,隐忍家中不平事。后来我休假才得知,父亲因生活劳累和吃饭早一餐晚一顿,引发严重胃病,经常用桌角抵着缓解疼痛,也舍不得花钱去村卫生所开点药吃。可父亲经常在写给我的信里夹着20、50元,生怕我在部队吃不好,训练跟不上。父母给孩子再多,总感到还有很多亏欠。孩子给父母很少,也说是孝心一片。

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在军营锻炼成长、磨砺成熟、学习成才,不仅上了军校、提了干、先后9次立功,还从基层连队一步步走到团、师、军机关。这期间,我接父母到部队住过几次。每次不到一星期,父亲都急着要回去,嘴边时常念叨老家那些鸡、鸭、猪又该喂了,菜地里的草也该拔了……

忙了一辈子,闲了心慌。如今,苦日子过完了,父母已老了。好日子开始了,父亲却走了。我眼前时常浮现父亲踩着三轮车从田间劳作回来的画面,经常梦见父亲佝偻着腰在村口巴望着等我回家的身影。

人世间最妥帖的爱,就在生命的起点与终点。子女大哭一声来到世上,受珍爱、被安放。可父亲蹒跚一路到晚年,走匆匆,未相见,此生难释怀。

普天之下,唯父母情长。告慰父亲,唯精忠报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