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别样的军营年味


■向贤彪

年,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情感的标记。在我38年军旅生涯中,大多是在部队过的年。早年在某工程团服役,每临春节,我都会背起行囊到基层过年,用手中的笔记录军营别样的年味。

团圆是最浓的年味,是最浓的情怀。有人说,它像大自然涓涓的流水,总会遇见高山与沟壑,却始终奔流不息,温润着世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就是对家的依恋、对情的寄托。每到春节,作为保家卫国的军人,一边是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期待,一边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而他们最终总是把回家的愿望、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埋于心中,选择握紧钢枪坚守岗位。

那是1974年春节前夕,我来到所属施工二连,正赶上连队党支部研究春节探亲名额分配。按照上级下达的指标,这个连可安排包括2名干部在内的10名同志探亲。8名战士的探亲名额分配很快就确定下来,当研究哪两名干部探亲时却发生了争执。连长刘洪泰和几名支委一直坚持把探亲名额给指导员陈绍光和一位排长,理由是指导员已连续3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另一位排长年龄偏大,得回家相亲。但他们二人执意不肯接受。最后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他俩只好服从。看到陈指导员终于踏上归途,大家心里暗自高兴:今年指导员终于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了。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离过年还有5天时,指导员提前归队了。同时,他早已让人为连长买好回家的火车票。目送火车载着连长远去,陈指导员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如果说指导员陈绍光巧让探亲名额体现的是对岗位的坚守和先人后己的风格,那么施工三连的一条特殊“连规”则体现了干部对战士的关心和厚爱。三连连长张玉成走马上任时,就在支委会上提议:每年除夕,干部全部上岗,把战士替换下来看晚会。这一提议,得到支委们的一致赞同。除夕夜,张连长正在一号哨位站岗,电话响了,是文书打来的,说连队电视机坏了,别人捣鼓不好,让他回来看看。张连长即刻让文书来接替他站岗,自己匆匆赶回连部。那时连队只有一台金星牌彩电,靠屋顶竹竿绑着天线接收信号,因除夕那天风特别大,竹竿剧烈摇晃,电视屏幕上忽而雪花飘飘,忽而把人扯成几节。张连长扛来梯子上了屋顶,可这一调试就下不来了,得靠手固定方位。过了一会儿,下面的同志都嚷着上来替换他,连长说啥也不肯,一直在屋顶坚持着……

“廉不廉,看过年。”1979年春节来临之际,我所在的团政治处正忙着给基层分配“精神年货”——图书,其中有不少是刚刚解禁的中外名著。当时有人提议,这些书给团首长也留一点,算作政治处给团首长的新年礼物吧!于是,大家挑了一些书籍,和地方慰问的糖果、糕点等慰问品一起包装好,由我带报道组的同志分送给团首长。谁知第二天,这些新年礼物全部被退了回来,还有通讯员送来的团长宋德昌、政委何昌余联名写的一封信:“我们这个团队是参加抗美援朝的铁道兵转岗过来的。当年在朝鲜战场,祖国亲人慰问给志愿军的礼物很多,但首长指示,全部送给一线作战和抢修铁路的同志们。上下一致、官兵一致,是我们部队的好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这些久远的春节记忆,既模糊,又清晰,让我重温军营过年的味道,那是浓如老酒的战友情,那是干部关爱战士的爱兵情。它让人剔除利益的纷繁、抛弃物质的负累、摒弃越规的念想,以一颗纯洁的心去营造节日的暖意。桩桩小事,看似平凡,但分明都写着“忠诚”“责任”“担当”“廉洁”等字眼,折射出我军光荣传统的延绵赓续。薪尽火传,不知其尽。一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前辈说得好:“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皆系于光荣传统的不断弘扬。只要大家都自觉保持本色,珍惜荣誉,不断进取,就能使我军光荣传统永远发扬光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