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在这里,遇见最美的自己

——第二期军事新闻文职人员培训班部分学员心语摘登


张小丽
潘 娣
王 钰
臧晨雨
陶春晓
裴 贤

1月15日,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为期45天的第二期军事新闻文职人员培训班结业。

回望45天的点点滴滴,我们收获了训练场上反复纠正队列动作的认真,操场上不顾一切匍匐前进的拼搏,寒风中不降标准的坚强意志,课堂上一笔笔写下的国防情怀。经过45天的锤炼,我们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更坚定了奉献国防事业的初心信念。

一个阶段的告别,意味着一段新篇章的开启。从此,我们将背起行囊走上新的岗位,肩负起新的使命,在强军路上书写无愧时代的人生篇章。

——编 者

突破自我 奋勇向前

“要立起硬标准,你们在这里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会成为通往未来的路。”刚来参加文职人员培训时队长的一席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寒冬腊月,在阔别校园6年多之后重返校园学习,流淌在内心的兴奋和激动,似乎已盖过那刺骨寒风。此次新训既帮我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也让我在师生互动和学员交流中收获更多新经验和新思路。

此次培训课程非常丰富,既有政治理论、新闻业务、军事训练、条令条例、实践教学等必备课程,还有职业规划发展和人际沟通协调等课程。另外,为丰富课程内容、锻炼学员能力,学校还举办了演讲、晚会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其间,战友们不仅展示了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在活动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授课的多位教员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结合自身经历,运用大量鲜活事例,深入浅出地将一个个枯燥的问题讲得妙趣横生。刘波教员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吴兵教员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文学底蕴、倪宁教员的新闻实践和情怀等,都在激励我们,要时刻充实自己,争当所从事领域的行家里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半月的培训虽已结束,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我们突破自我、奋勇向前的起点。今后我将继续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牢记军事新闻人的至诚初心、神圣使命,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不断锤炼脚力、脑力、眼力、笔力,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张小丽)

不忘来路 砥砺前行

转眼,45天的集训生活已经结束。回望过去的点点滴滴,感触最深的几个字是“不忘来路、砥砺前行”。

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等地的参观见学,让我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的共产党员初心的模样;持枪、打背包、卧倒、起立、匍匐前进等体能战术的学习,锤炼了自身的军事素养;国家安全形势、相关法规政策等课程则让我开阔了眼界。

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老师们在不同领域深耕的经历让我深受触动。讲授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课程的刘波老师,两次实地重走长征路,收集了很多战地老照片,积累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深度历史案例;讲授军事电视报道的倪宁老师,长期深入一线采访,用采访见证人民军队发展的每一步脚印,用镜头记录国家走向复兴的进程。

一张张亲历照片、一段段采访视频、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我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老师们已荣誉满身仍不忘为何出发继续求索,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在十年二十年后,能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不忘来时的路,是为了走好今后的路。在今后的新闻路上,要牢记刚入行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初心,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对照军事新闻工作者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备战打仗能力,讲好强军故事。

听吧!新征程号角已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从地方青年到军队文职人员,入行几年完成身份的转变,我依然要坚持当初的选择,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向着成为一名优秀军事新闻工作者的方向大步前行。(潘 娣)

重整行装 再度起航

人生也如四季,走过了枝叶萌生的春,才有草木茂盛的夏;经过了硕果累累的秋,才迎来瑞雪皑皑的冬。我本以为自己已经离开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兀兀穷年的求学时光,却没想到在走上了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报社的文职岗位之后,还有机会再一次来到校园里学习。

穿上迷彩的作训服、挽起飘扬的长发、戴上略紧的作训帽,这实在是一种非常新奇的体验。我们的训练项目从早操、队列到体能,还有政治类课程和新闻专业课程。其中很多对于平时疏于锻炼、并非新闻学专业的我来说都颇具挑战。不过在军事化的一日生活制度中,所有课程和活动都是集体完成的。和战友们在一起,很多我觉得自己可能无法完成的训练,都顺利地完成了。像每日叠被子、整理洗手台这样的小事,在每天按时吹响的哨声中也成为了习惯。

由于适逢被安排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培训,我们有幸近距离观赏了不少军事文化类课程的演出。从歌曲的表演,到军事题材舞蹈的创编,还有话剧演出,精彩纷呈。不仅如此,我们还观看了学院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晚会,并深受感动。我既感受到鼓舞,又生发出一种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在新的岗位上发挥特长,就必须坚持学习、不断进步。

如今,在国防大学45天的培训已经结束,大家已投入新的岗位之中。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牢记这份军人般的纪律、军人般的意志、军人般的担当,在未来勇敢面对风雨,扬帆起航。(王 钰)

锤炼本领 守好战位

短促刺耳的哨声划破了校园寂静的夜空,从梦中惊醒,抓起床头的衣服迅速套在身上,紧接着楼道里传来密集又忙乱的脚步声……那一夜,两次紧急集合过后,再躺回床上,久久没能平复下来。这次集训真的不是走走过场。

集训不是走过场,守好自己的战位更是容不得走过场。军事课堂上,各位名师大咖用亲身经历让我们近距离感知了“工匠精神”。

一直深耕于军队电视新闻行业的倪宁老师,把基层一线当做沉淀自我的沃土,用“带露水、沾泥土、冒热气、接地气”的新闻,讲述强军故事,见证国家的复兴、军队的发展。一直在荧屏背后的魏纪奎老师,用纪录片的方式,记录强军兴军征程中的小人物,展示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大形象。

每一帧视频、每一次记录、每一个脚步都践行着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反躬自省,当初选择这一行业时的新闻情怀与国防担当是否依然在?

军事课堂之外,军事训练是集训的重头戏。队列、战术、体能,每一项训练内容,都在努力雕琢一个可以面向战场的合格文职人员。“姿势不标准,上了战场很容易就中弹了!”匍匐训练的时候,教员的这句话一遍遍飘荡在冷风中,时刻提醒着我们,文职人员离战场并不遥远。

从地方青年到军队文职人员,是幸运也是命运。所谓命运,就是在某一时刻,你明知道有千万种选择,却永远只会选择那一条路。短短45天,我们把成长与收获塞进时间的行囊里,回到自己的战位,继续肩负起服务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使命担当。(臧晨雨)

不言放弃 步履坚定

1月10日,一场由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精心承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晚会在体育场如期举行。

随着结尾音乐《强军战歌》的响起,一个多月的集训生活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这段难忘又珍贵的经历让我真真正正体验到军人生活,融入到军人集体,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作为人民军队一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你们来到这里要转变身份,要对军营有认同感,对领导的指挥要服从。”刚来时教导员说的话还时常在耳边回响,也还记得初入军营时生活作息、穿衣戴帽、集合站队的不适应。当我真正以一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执行一日生活制度,收获的不仅仅是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更是从内心深处对军人的认同。

挑战远不止这些。每天的战术训练,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更是对意志力的挑战。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站在训练场风刮在我的脸上就像刀割一样。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刘波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员,我们没有理由轻言放弃。

45天的集训生活转瞬即逝。入职前,我们是地方青年,现在我们有了共同的身份——部队文职人员,我们是阔步强军兴军新征程中的一员。选择这个身份,就是要为部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坚定了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决心。相信这份决心,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激励着我在强军路上无畏前行。(陶春晓)

破茧成蝶 展翅高飞

冬日的北京,寒风刺骨。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校园里,与寒风相对抗的不只有枝头的乌鸦,还有大清早准时出现在操场上的一群迷彩身影。

出早操、整理内务、队列训练……这曾是我向往的军旅生活,那里有严明的纪律,有严谨的作风,还有敢打必胜的精神。当我以文职人员的身份加入其中时,才明白个中艰辛。

本以为站军姿,对于有过多次军训经历的我完全是“小意思”。当我真正站在训练场上,却发现要站成“一棵挺拔的劲松”,不下一番苦功夫,是达不到要求的。

“两手臂自然下垂、双手紧贴裤缝线……”寒风中,一次次训练使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不怕苦不怕累”、什么叫“钢铁般的意志”,更明白了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如果说军事训练是对意志的磨炼,那么课堂教学则是对灵魂的重塑。人民军队历史与传统课程,让我对人民军队的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文职人员法规政策,则让我对自身的职责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革命战争时代,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身处和平时期的我们,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员,要铭记历史,传承先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为人民军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想这45天,从初入军营的兴奋忐忑到如今的充满自信……在点滴的磨砺中,我不断反思、不断成长,更加坚定了内心的选择。选择了军营,就要发自肺腑地热爱军营,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自觉投身到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

新岗位新使命。2020年,我要以一名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完成从地方青年到文职人员的转变,激情满怀地奔跑在强军路上。(裴 贤)

元旦期间,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2019年第二期军事新闻文职人员培训班组织晚会。

上图依次为:

文职人员正在表演《当兵前的那晚》。

文职人员正在表演《军中姐妹》。

摄影:栾 铖 制图:张 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