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千秋凛然英雄气


■邓一非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我国古代军旅诗词,充盈着激昂的英雄叙事、壮怀的英雄风骨、崇仰的英雄礼赞,彰显了“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鲜明基调和独特神韵,给人以具象化、人格化的英雄情怀品悟和民族魂魄浸染。从中汲取英雄精神、英雄文化的滋养,对于我们深化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价值导向的国防教育,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社会风尚,激发为强国强军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这正是贯穿古代军旅诗词的历史流脉和厚重底蕴,而那富有诗性文化特色的艺术表达,有着沁骨入髓、荡涤灵魂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的《赤壁怀古》意境雄阔深邃,道出了壮美的中华大地是哺育英雄的沃土,英雄豪杰承载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图腾。从屈原的《国殇》到北朝民歌《木兰诗》,让效命沙场的英雄壮举、代父出征的巾帼英雄光彩照人,久远流芳;从荆轲的《易水歌》到刘邦的《大风歌》,充满义薄云天、豪情澎湃、威风八面的英雄气概;从李白的《侠客行》到杜甫的《洗兵马》,尽展“纵死侠骨香”“安得壮士挽天河”的英雄风采;从陆游的《金错刀行》到辛弃疾的《永遇乐》,向往“提刀独立顾八荒”“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声望。那有着乐府诗律的一首首《从军行》《出塞曲》,诗行间跃动着“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的英姿神采,吟咏着“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的英雄之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追思一代枭雄,笔端英雄的凛然侠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陡然变色。“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的《燕歌行》流灌着沙场思良将的意绪,古来征战怎能不把像“飞将军”李广这样骁勇善战、威震敌胆的英雄呼唤。“山川不改仗英雄,浩气能排岱麓松。岳少保同于少保,南高峰对北高峰。”黄周星深切缅怀岳飞和于谦两位英雄,他们顶天立地、壮志凌云,堪比挺立泰山之巅的苍劲青松。“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左思的《咏史》感念时势造英雄、磨难出英雄,理当对英雄倍加珍惜。足以见,英雄情结蕴藉于民族情感的最深处,英雄精神就是民族气节、民族精神的象征。

从赵孟頫的“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到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从岑参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到张家玉的“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从袁枚的“英雄第一开心事,撒手千金报德时”到丘逢甲的“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正是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英雄品行的赞美、英雄精神的推崇,构成了古代军旅诗词高亢激昂、雄浑悲壮、气贯长虹的主格调,具有穿越时空、光耀恒久的精神价值。

(二)

英雄是一种气质、一种品格、一种情操。古代军旅诗词中,为英雄豪杰感而动之、讴而歌之、褒而扬之的情感旋律,充满着最为雄奇瑰丽、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意象,透射出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歌以咏怀的艺术魅力。

英雄自有英雄的胆魄。“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被光甲兮跨良马,挥长戟兮彀强弩(崔骃)”,闻鼓而进、策马挥戟、奋勇杀敌,自是英雄的血性担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幽并少年不敢轻,虎狼窟里空手行(李廓)”“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马戴)”,率兵破阵、直捣黄龙、突袭敌酋,尽显英雄的神勇无畏、非凡胆识。“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身(令狐楚)”“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王建)”,临危不惧、刚毅果敢、能征善战,英雄岂不令敌闻风丧胆。

英雄自有英雄的风骨。“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阮籍)”“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柳宗元)”“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王粲)”,刀光剑影、命悬一线的战场,最能见证英雄舍生取义、以身殉道的凛然气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横戈息力潮头梦,锐气明朝破虏间(俞大猷)”,有我无敌、敢打必胜,激荡在英雄心中的是建功疆场的壮志豪情。“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万死不辞、纵死无悔、视死如归,展现的是英雄以死明志的高洁品格。

英雄自有英雄的情怀。“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张为)”“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爱国之情、忧国之心、报国之志,铸就英雄坚如磐石的赤胆忠魂。“男儿富邦家,岂为荣其身(王建)”“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刘长卿)”“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袁崇焕)”,以身许国、淡薄功名、不求利禄,彰显英雄轻身重义的高尚节操。“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黄景仁)”“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心系家国、忘我复命、疆场称雄,展现英雄戎马人生的高远志向。

(三)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历史的丰碑。古代军旅诗词中,有不少是英雄人物以诗明志留下的不朽诗篇,那直抒胸臆、倾诉衷肠的真挚情感,那慷慨悲壮、正气凛然的满腔热血,那侠肝义胆、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荡人心魄、励人心志、催人奋进。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抒发了立誓救黎民于水火、挽国家于危亡的壮烈情怀。面对山河破碎,他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怀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满腔激愤;为报仇雪耻、重整河山,他豪气冲天、无所畏惧,抱着驾长车、破关隘、灭胡虏的坚定意志和决心。这首词是岳飞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爱国壮歌,让人们对这位志枭逆虏、屡建奇功的民族英雄更加景仰,已成为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激励无数英雄儿女同仇敌忾、捐躯报国的战斗号角。

“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听着啼鹃泪满襟,国亡家破见忠臣”“不拼一死报封疆,忍使湖山牧虎狼”,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作,表现了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他戎马一生历经艰辛磨难,被俘后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从容就义。特别是他身陷囚牢后,在《过零丁洋》一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泣血壮语,展现了身死为国殇的英雄气概,成为激荡人心、昭耀后人的千古绝唱。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民族英雄于谦的《咏煤炭》《石灰吟》,托物言志,表达了为国为民、甘于牺牲奉献和保持高洁情操的坚定意愿。国家生死存亡之秋,他挺身而出,率部抗敌,在战场上倾注“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的战斗豪情,书写“东风早解黄河冻,春满乾坤万姓安”的壮志情怀。

辛弃疾有言,诗为心声,英雄出语多本色。从戚继光的“平生自许捐躯易,遥制从来报国难”,到郑成功的“血染沧海何畏首,复我华夏犹不弃”,再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民族英雄的诗作,正是他们报国赴难、建功疆场闪光人生的写照,更让英雄的思想和精神闪耀在民族心灵的历史天空,带给人们灵魂的洗礼、心志的陶冶、精神的升华。

千秋凛然英雄气,沧海横流显砥柱。在这呼唤英雄、哺育英雄、成就英雄的新时代,让我们把英雄辈出的民族荣耀和自豪,化作争做时代英雄的实际行动,凝聚起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