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绽放在抗疫一线的并蒂莲

——一组湖北省军区抗疫伉俪的故事


编者按 有一种爱情叫相濡以沫,有一种爱情叫同甘共苦,有一种爱情叫并肩战斗!在抗疫战场上,湖北省军区有许多对抗疫伉俪。他们,有的是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新婚燕尔,有的是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伴侣……让我们走近其中的几对,倾听他们的爱情故事。

民兵连长陈波及妻子杨婷

一对新人的战“疫”蜜月

■张 欣 余林胜

一对新人,一座城市,一种坚守。

2月23日,一档名为《公安抗疫爱情故事》的节目在央视播出后,感动了很多人。故事的主角是一对新婚夫妻,丈夫叫陈波,一名民兵连长;妻子叫杨婷,一名白衣天使,两人还没来得及度新婚蜜月,就投入抗疫战场。

1月20日,小两口举行婚礼,原本利用春节度蜜月的计划,却被疫情打破。疫情发生后,湖北省公安县人武部向全县民兵发出抗击疫情的倡议,民兵应急连连长陈波毫不犹豫向县人武部请战。第二天,在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妻子杨婷,也向医院递交申请,那是他们新婚的第10天。

“你那边怎么样了,自己多注意一些,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好。”“放心吧,我没事,你也要多注意休息,注意保暖,这个时候免疫力千万不能下降。”夫妻二人虽同在县城,却很难相见。每天深夜下班后,小两口才能通过微信聊上几句。聊得最多的,就是提醒对方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护。

病毒虽然隔离了这对新婚夫妻,但却隔离不了他们对彼此的爱。“我对妻子心里还有亏欠,别人新婚夫妇都是天天陪伴,但我们赶上这个特殊时期,没有办法。我想等疫情结束后,好好给妻子补上个蜜月。我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在陈波心里,早已默默为妻子许下了心愿。

“你在阻击疫情前沿,我在救死扶伤一线。我们都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这就是最好的新婚蜜月。”而在杨婷看来,全民一心,众志成城,为人民群众守平安就是对他们的爱情最好的见证。

人武部部长张先军及妻子马俊

500公里的并肩作战

■孙国柱 本报记者 何武涛

“父母确诊、弟弟确诊、弟媳妇确诊,年幼的两个侄子、姑姑也确诊了!”疫情持续蔓延,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让军嫂马俊生平第一次感到天都要塌了,但她面临的压力还远不止这些。

马俊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副主任医师。疫情发生后,武汉市各大医院发热门诊爆满。为解决排队过长、床位不足等问题,1月25日起,武汉市实施发热病人分级接诊,社区门诊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马俊每天面对大量发热病患,随时有可能被感染。

500公里之外,马俊的丈夫、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人武部部长张先军,也在另一个战场上抗击疫情。作为人武部唯一在位的主官,张先军一边组织部队内部疫情防控,一边组织民兵支援地方。

夫妻二人都在抗疫一线,两个孩子只能交给年迈的奶奶照看。2月3日以来,马俊的多名家人陆续被确诊。有人劝说马俊,让丈夫回来照顾家人。但马俊知道,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更加需要丈夫。“你安心工作,家里有我呢,放心。”心中的千言万语,到了马俊嘴边却化成了简单的一句话。

医院得知马俊的家庭情况之后,特意批准马俊回家照看家人。接连确诊的7名亲人分住3家医院,马俊只能3家医院轮流跑。

在马俊的照看下,两个侄子很快治愈出院,而她却不得不隔离观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这时我就应该在前线。”马俊告诉记者,眼下,最盼望的还是尽快返岗救治病人。

文职人员邓健文及妻子陈珊

35个红包背后的牵挂

■洪培舒 本报记者 何武涛

从执勤点回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武部政工科科长邓健文第一件事,就是给妻子陈珊发送一条代表平安的红包。“红包收了,代表对方安好。”一个月以来,这已成了小两口之间的默契。

邓健文去年刚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转改为文职人员。疫情发生后,他把母亲和1岁的孩子送回了老家,自己留在武汉。每天,邓健文带领民兵上街,协助交警在道路卡点进行封控排查。

妻子陈珊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春节前,在家调休的陈珊得知,武汉市第七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缺少医护人员,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就这样,这个春节,夫妻二人只能通过手机互报平安。1月30日,火神山医院竣工时,邓健文连夜奋战4个小时。那晚,回到家已凌晨4点,邓健文想到工作繁忙的妻子没有时间在手机上过多交流。他便发送了一个5.20的红包,既表达了自己的牵挂,又不需要占用彼此过多的时间。

第二天,陈珊看到丈夫发来的红包,心里满满感动。在开始工作前,点了丈夫的红包,代表着自己一切安好。而指尖的“一发一点”成为了小两口互报平安的一种方式。

2月10日,陈珊申请到雷神山医院救治病人,任务更重,而邓健文发出的红包也越来越多。2.33寓意我爱珊珊,66.6寓意顺顺顺,11.99寓意长长久久……不知不觉,他已发出了35个。

“虽然每天会担心彼此安危,但我们从不后悔。这是我们第一次并肩作战,更是我们的荣耀。”邓健文告诉记者。

民兵连长刘洋及妻子万慧凤

3分钟的简短情话

■朱继敏 吴本焱 本报记者 何武涛

“刘洋,你的眼睛都有血丝了,该休息就休息,不要把自己累着。”

“我在后方,没啥大碍;反而是你在一线,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每天深夜,两位奋战在抗疫战线的新人,不论多晚,都会用3分钟的视频通话,倾诉对对方的牵挂。

丈夫叫刘洋,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南桥村民兵连长;妻子叫万慧凤,荆门市第二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1月18日,两人刚刚携手走进婚姻殿堂。

1月22日,刘洋接到上级命令:南桥村要在207国道和栗南路交汇处设置应急卡口,该处车流人流较大,急需进行管控。刘洋二话没说,抽调8名民兵组成了封控队,前往路口展开工作。

与此同时,没和丈夫过多商量,万慧凤也主动请战,火速返回医院抗疫一线。

刘洋的任务很重,除了设卡管控,他还主动当起了“快递员”。道路管控后,附近的村民出行不便,有啥采购需求,都会给刘洋发来消息。尽管工作很琐碎,但他总是耐心地汇总、采购,挨家挨户送到村民手上。而另一头,在医院的万慧凤,每天也忙得不可开交,负责病人的体温监测、日常护理等工作。

自从走上各自的战“疫”岗位后,小两口再没见过面。为了缓解思念,两人已经达成了一个约定,每天不管忙到几点,都要拿出3分钟的时间进行视频通话。抗疫战场的两头,3分钟简短的情话比任何山盟海誓更令人感动。

军医王勇及妻子黄红燕

每天一条的报安信息

■杨 林 本报记者 何武涛

夜已深,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十三干休所文职人员黄红燕还没有入睡,她要等丈夫报完平安才能安心。

黄红燕的丈夫王勇是武警湖北总队医院的一名军医,同在一座城市,同在部队工作,同在医护岗位,同在抗击疫情一线,让夫妻俩有很多共同的语言。

离家月余,夫妻二人几乎就没再见过面。两人分别在不同的抗疫岗位上忙碌着,但不论多忙、工作到多晚,他们都要相互给对方发送一条报安信息。

黄红燕是去年初转改为文职人员的,对于她的选择,丈夫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

黄红燕所在的干休所,人员成分复杂,老干部、老阿姨年龄偏大,都是易感人群。干休所系统改革落地后,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入职的文职人员能不能顶上,对此很多人心里没底。

黄红燕原计划和爱人一起带着孩子回老家过年的,但疫情突如其来,她主动请缨留了下来。

身边的朋友了解她的家庭状况后,劝她回家照顾孩子。但黄红燕说,“文职也姓‘军’,加入文职方阵一年多,还没遇到大的考验,我要对得起这身‘孔雀蓝’。”

黄红燕的选择,也让丈夫颇受感动。夫妻二人从大年三十开始铆在各自的岗位。除夕夜,一家三口分隔三地,同时打开视频电话就当是团聚了。

每天一条的报安信息,是夫妻二人携手并肩最大的动力。每天,黄红燕挨家挨户给老干部测量体温,解决困难。王勇在一线救治病人。对他们而言,心连心并肩作战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人武部政委刘志恒及妻子顾金萍

一家4口的视频连线

■闵 聪 本报记者 何武涛

“皮皮,在家要乖乖听姐姐的话。”安抚好3岁的小儿子后,大年初一大早,湖北省广水市人武部政委刘志恒和妻子顾金萍奔赴各自的战场。

“结婚很多年,没想到这次我们成了并肩战斗的战友……”去年,顾金萍通过湖北省随州市随军家属公开招聘,考进了随州市高新区医院。疫情发生后,顾金萍不仅要担负科室值护值班,还负责疑似病例隔离人员的体温监测、日常护理、心理安抚等工作。

而此时,刘志恒也奔波在另一个战场。刘志恒所在的广水市仅有两家二甲医院,医疗资源极其匮乏。经过多方联系,刘志恒对接上了某慈善基金会,根据医院提供的需求清单,先后协调基金会分4批向4家医院支援监护仪、呼吸机、血气机、超声机、救护车以及N95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

刘志恒每天还要组织民兵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很疲惫,但他更牵挂妻子:“由于城市交通管制了,她每天骑着自行车1个多小时到医院,照顾疑似患者,随时有可能被感染。而且,下班后也不能回家居住,照顾3岁儿子的任务全部落在15岁的女儿身上。”

每天下班后,就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分隔3地,一家4口只能通过视频连线。刘志恒的女儿刘雨轩正在读初三,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了。除了照顾弟弟,每天自觉在家通过网络上课。“爸爸妈妈都在疫情防控一线,我非常理解他们的辛苦,我会把弟弟照顾好,等爸爸妈妈凯旋。”

你守着百姓,她守着病人,孩子守着家。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的“疫”线守候。

图片由上至下依次为:

图①: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十三干休所文职人员黄红燕在门诊部开展疫情防控。粟 毅摄

图②:湖北省公安县人武部民兵应急连连长陈波的妻子杨婷主动请战抗疫一线。余林胜摄

图③: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队员王春尚与妻子朱新苗在中部战区总医院“邂逅”。粟 毅摄

图④:湖北省广水市人武部政委刘志恒和妻子顾金萍结伴而行投入抗疫一线。闵 聪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