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1951年,老兵高汉三拿出全部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战争;69年来,高汉三兵心依旧,多次在国家危难时慷慨捐款——

捐款单印证赤子之心


■姚 兰 本报记者 曹 琦

4月下旬的陕西西安,早上的气温依然很低。听说陕西省军区工作人员要来送捐款收据,一位88岁的老人早早等候在西安第十七干休所门口。

“我们老了,去不了抗疫一线,捐点钱是应该的。”老人一边说话,一边拉着工作人员的手往家里走。

“看见你们,仿佛看见了我的战友。69年前,战友也曾为我送过捐款收据。”接过捐款收据,老人把它和两张泛黄的捐款单放在了一起。一段尘封的记忆就此打开。

老人叫高汉三,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17岁那年,高汉三从北平中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到中央军委机要通信干部学校学习。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当时,学校里不少同学都前往一线作战,我也曾递交申请要求到前线去。”因为高汉三年龄太小,学校没有批准他的申请,这令他感到十分遗憾。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通信干部学校动员学员踊跃捐款,用于购买一门高射炮捐献给志愿军。听到这个消息,高汉三拿出了身上所有的津贴费,毫无保留地捐了出去,“到不了朝鲜战场,也要捐上一发炮弹。”

几十年来,这张盖有“抗美援朝捐献委员会”印章的捐款收据,被高汉三珍藏在玻璃相框里。从白山黑水到西北戈壁再到关中平原的数十次搬迁中,高汉三始终没有丢弃。

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时间的指针转到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举国悲痛。新闻刚播出,干休所领导就接到高汉三的电话:“四川地震了,通过哪些渠道能为灾区人民捐一些钱呢?”

挂了电话不久,高汉三便将512元特殊党费交到干休所党委。后来,看到网络上的捐助信息,高汉三又陆陆续续地捐了几笔钱,1200元、5000元……“祖国有难,人民有难,我想通过捐款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所里的人都知道,高汉三平时生活十分节俭。“父亲对自己总是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每当国家有难、人民有需时,他又慷慨解囊,没有丝毫迟疑。”高汉三的子女这样评价。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高汉三忧心忡忡,对于疫区人民无比牵挂。当他看到武汉疫区医疗物资缺乏时,更是心急如焚,就跟老伴商量:“把孩子们孝敬我们的钱拿出来,咱给灾区做点事情吧!”两口子把手头的现金凑了凑,留了点生活费,将其余的15000元全部捐了出去。他说:“国家有难,我不能视而不见。这是一名老兵对疫区的心意!”

采访结束时,已是黄昏时分。一抹余晖洒了进来,桌子上的捐款单显得格外耀眼。那3张捐款单,仿佛记录了一名老兵几十年来对初心的坚守、对祖国的忠诚。那份赤子之心,将随着岁月的沉淀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图①:1951年高汉三为抗美援朝战场捐款所留下的捐款单。

图②:2008年高汉三为汶川大地震交纳的“特殊党费”收据。

图③:2020年高汉三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的收据证明。

照片由姚 兰提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