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三年一周期”开拓老区致富路


■杨春杰

人物简介:杨春杰,现任上海市奉贤区人武部政工科科长,2016年6月担任奉贤区人武部驻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日新村和朱斜村的扶贫联络员。

背景介绍:日新村、朱斜村属于闽西革命老区,2016年这两个村建卡立档贫困户47户157人,经过上海市奉贤区人武部“三年一个周期”的帮扶,截至2018年12月底,两个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2016年6月,我接到帮扶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日新村和朱斜村的任务后,盘算着“地处东部沿海省份,再贫能贫到哪儿去”。当踏上帮扶村的土地,看到坑洼的道路、残破的房屋时,我着实吃了一惊,也真切感受到扶贫担子重千钧。

南阳镇当年仅有1.4万人口,其中就有2500人参加红军,在册的为国捐躯烈士有580人……闽西革命老区厚重的红色历史震撼了我。人民军队是从这些老区走来并发展壮大的,我们在发展的路上,不能忘了曾经的血脉。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按时完成脱贫任务。

初次调研并非一帆风顺。“脱贫号子天天喊,扶贫队员经常到,却还是杯水车薪。”当地不少村民发出这样的感慨,甚至有人直言“帮来帮去,不如直接给钱给物”。这些话听进耳中、记在本上,时时刻刻鞭策着我。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住在村里,挨家逐户讲脱贫政策、做思想工作、问所需所想,谁家是因为大病、谁家是因为残疾、谁家是因为劳力不够致贫,各家的贫困原因,我都记在本子上。我还与两个村的村委会人员座谈,了解掌握当前急需解决帮扶的项目,并逐一现地查看,为返沪筹措帮扶政策打下基础。

回到单位后,我把考察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并根据帮扶项目涉及专业广、需求资金量大的实际,提出“三年规划促脱贫”的工作建议。但每年每个村150万元帮扶资金的要求让人武部犯了难,协调地方、共同助力成了首选方案。经过几轮军地对接,奉贤区多个部门加入扶贫计划,为老区脱贫注入“强心剂”。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确保达成“确定一个项目就能完成一个项目,完成一个项目就能发挥酵母效应”的目标,我积极发挥联络员作用,50多次到现地对接,人武部自筹资金和协调地方财政先后投入900多万元扶贫资金,为两个村拓宽硬化道路7公里,建设防洪堤15公里,建设基点村饮用水工程和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同时,人武部协调有关专家组成医疗小分队,为两个村15名患白内障村民开展复明义诊活动,让他们重见光明。2018年底,两个村人均收入均达到脱贫要求。

第一个三年规划解决脱贫,但不代表帮扶已经结束。每一次踏上这片革命老区的土地,走过重大事件的发生地,我心中总能感受到一种震撼与净化。

把这份感动传播得更远更广成为我的第二个“三年规划”中的重要任务。借助联络员身份,利用主题教育开展时机,我积极将上海发展的思想理念引入老区,将老区红色资源引入上海,着力把脱贫攻坚的主阵地打造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

疫情结束后,我计划再赴南阳镇。在对接联系新的帮扶项目提升帮扶村村民物质生活的同时,我将深入挖掘和整理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我要将革命老区英雄前辈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搬上讲堂、舞台、网络,丰富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官兵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场再立新功。

(本报记者樊 晨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