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异地搬迁“挪穷窝”,产业扶贫“斩穷根”


■杨寿年

人物简介:杨寿年,2005年从驻四川某部退伍。现任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人武部职工,2016年起任太谷区阳邑乡南峪村工作队队员。

背景介绍:南峪村,太谷区6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202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92%。2018年整村搬迁至阳邑新村安置点,当年实现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6月的太谷,万物勃兴。走进阳邑新村安置点,路面干净整洁,公共设施齐全,一座座新居错落有致。

看着如今大变样的南峪村,我不禁感慨万千。记得2016年,各单位开始推选干部下乡扶贫,我主动提出申请并暗下决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来南峪村不久,我便了解到这里生存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教育、医疗严重受限。咋脱贫?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要想解决深度贫困,只能靠搬!

2016年6月,省、市相继出台了易地搬迁政策,难题有了突破口。经过研究政策、规划方案,找部领导和区委政府协商,再到带领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区里终于确定了南峪村整体搬迁方案。

打铁需趁热。紧接着,我便开始挨家挨户讲政策、做思想工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制订搬迁计划。村民的顾虑和担忧逐渐打消了,2017年签订搬迁协议,2018年开始整村搬迁。

扶上马,送一程。对于南峪村的后续发展,我也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好了3条路:

提升内生动力,扶志、扶智相结合。在田间地头,我抓住每个谈心的机会,从思想上“拔穷根”;同时,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技能培训。搬迁后的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底气足了,找工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大力发展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2018年,肉羊养殖项目带动76人增收;2019年,带动村民入股合作社,全村202人受益。通过养殖项目和分红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以安置点为辐射中心,收集并匹配就业岗位。我与其他工作队队员积极对接当地企业,协助开启社区“扶贫车间”,让异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顺利实现家门口就业。

“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如今的南峪村,欢声笑语不断,家家有项目,户户能增收,就业有保障。省、市领导在多次检查中对南峪村如今的发展路子给予了高度认可。

“路子走对了,产业找准了,日子越过越舒心了。”听着村民们的感慨,我对今后的扶贫工作充满信心。脱贫只是致富奔小康的第一步,接下来,我和队员们将对接乡村振兴大文章,带领群众在致富路上稳步前行。

(本报记者苗鹏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