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边关的红杜鹃


■马三成 雷卓立

每每来到喜马拉雅山麓,总能看到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盛开的时候鲜红而壮美。

官兵说,这里的红杜鹃,是英雄的鲜血染红的,又装点了祖国边关的最美风景。

在红杜鹃最茂盛的地方,有两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坟茔,是官兵为了纪念两位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悄悄堆起来的。

烈士守卫着杜鹃林,杜鹃林默默讲述着戍边卫士的英雄故事。

那是一次挑战极限的高原之旅。西藏的冬季漫长寒冷,尤其春节前后,冰雪封路,公路上运输物资的车队几乎只剩下迷彩色。部队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进行“黄金期”大练兵的。

某旅野外驻训,整建制野战过冬,探索实战化训练之路。因为驻训地特殊,不能冬囤全部物资,只能依托运输力量进行全天候保障。其中,军官杨超和士兵张瀚,就是在这个时候请缨参战的。

2018年1月19日,杨超休假归队,找到领导说:“我是军需营房助理员,应该带队前往。”1月21日,张瀚休假归队,找到指导员说:“我是运输连驾驶员,又是共青团员,要用行动争取入党。”

1月23日,是杨超33岁生日。考虑到第二天上山,战友们给他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可杨超晚上回来咬了一口,又加班去了。

加班是杨超的习惯。2017年在一次部队训练的保障活动中,杨超晚上12点以前没有睡过觉,第二天又提前起床盯着炊事班做好早饭。战友们说,前后有半年时间,杨超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

有一次运送大米面粉,一般情况下都是采购后雇几名民工装车。可是,杨超不愿意雇民工,说这一笔开支不合理,“自己装车也是锻炼,打仗时在战场上还能雇人吗?”杨超和驾驶员要装一卡车面粉,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杨超身单力薄,抱不动装大米的麻袋,他弯下腰,抓住大米袋子摇来摇去,就是扛不起来。一旁的驾驶员郭靖笑了:“你人都没有大米重,还想扛麻袋?”

杨超不好意思地说:“我扛不起麻袋,咱俩可以抬呀。”

就这样,他俩把每袋重50公斤的大米和每袋重25公斤的面粉,抬着装满了一大卡车。装完车,杨超瘫坐在地上说“浑身散架了”。

2018年1月24日,车队出发了,杨超坐在驾驶员张瀚的车上。行驶几百公里,来到日喀则市附近的一个煤场装煤。那天不巧,装载机又坏了,不能前推装载,只能升降卸载。杨超说:“既然是块煤,咱们就往装载机斗子里抱煤。”

虽然杨超和张瀚的车拉的是办公用品等其他物资,但他俩一起帮助其他驾驶员抱煤装车。杨超人瘦小,抱起块煤来却不甘落后。张瀚个子大,专挑大块抱。

两个半小时后,大家把几台大车的块煤装完了。杨超和张瀚像从煤堆里钻出来的一样。张瀚最黑,连吐出的口水都是黑的。

2018年1月25日,车队沿盘山道前行。驾驶员张瀚执行任务比较多,也经常跑这条线路。杨超说:“那我坐张瀚的大车,走在最前面。”

可是,路上有积雪和暗冰,而且盘山道里高外低,在下山的一个转弯处,杨超和张瀚的卡车因刹车打滑,不幸翻下山崖。

车队停下来,战友们疯了似的冲下山崖,把陷入昏迷的两人从卡车驾驶室里救出来。大家焦急万分而又小心翼翼地抱着、抬着杨超和张瀚,从几十米深的沟底爬到公路上,拼命地往驻地县城医院跑。带队的旅领导边跑边打电话,大家跑了几公里后,救护车来了。

救护车疾驶40多分钟,来到附近的亚东县医院急救室。经过5个多小时的抢救,杨超和张瀚还是没有苏醒,慢慢停止了心跳。

两位战友的牺牲,让大家悲痛万分,更加坚定了野战过冬的毅力和决心。战友们擦干眼泪,按时把保障物资送到一线点位。那个冬天,野外驻训的部队,实战化训练挑战了许多极限。

在处理杨超和张瀚后事的时候,战友们讲述了关于他俩的许多故事。

2017年,杨超和驾驶员胡秋良冒雪运送被装物资,在一个名叫“二十五道拐”的地方,一辆车打滑走不动了。他俩跳下车,搬石头、找木棍、垫铁丝网,折腾了好一阵子,把车弄了出来,身上却满是泥浆。

驾驶员兰科说,那次教练学车,他的车方向机坏了,从下午一直修到晚上11点才回来。当时,他走进车场值班室时看到一张纸条:“班长,开水烧好了,在保温瓶里。张瀚。”桌上还放了3碗方便面。兰科冒雨回来没有吃晚饭,看到有泡面吃,心里一阵温暖。

一次训练保障中,战勤参谋杨崇建因病住进医院。杨超打电话问候他,还主动接替了他的工作。从此,营房、运输、油料、军需、给养、战勤,杨超一肩挑。一天凌晨,出车的驾驶员一个电话打给杨崇建说,车队回来了需要接车。正在住院的杨崇建又给杨超打电话,杨超二话没说,一边接车,一边组织炊事班熟悉新配发自行炊事车的操作使用。

2017年雨季,张瀚经常帮助其他驾驶员修车、换机油,排除故障,衣服常淋得湿漉漉的。有一次运送副食品,雨下得很大,看到有个连队炊事班没有来得及搭帐篷,主副食品都在淋雨,张瀚把身上的雨衣脱下来盖在上面,又把车上自己的被子拿下来,盖住大米面粉,然后帮炊事班搭帐篷、挖排水沟。

连长索朗南珍说,那次外训时,张瀚开车给连队拉水,每天4个来回。50公斤重的大水桶,要两个人从车上卸下来,再抬到50米外的连队炊事班。大卡车每次装20桶,一天下来他们要抬80桶。半个月下来,张瀚累得腰痛,但他仍然坚持白天拉水抬水、晚上站哨。连队驻训2个多月,张瀚光膏药就贴了一大堆。

2017年在外训地,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朱呈明把杨超叫到一边说:“改革开始了,干部超编多,你的职务可能今年还调整不了。”已经任正连5年半的杨超,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的,我还年轻,可以放一放,先照顾超龄、面临退役的老同志吧。”说完,就跑去继续发放被装物资了。

杨超和爱人卢睿昕是2014年8月在部队举办的集体婚礼。那天,快要举行婚礼时,其他7对新人都已经到齐,却到处找不到杨超。当卢睿昕穿着婚纱走进炊事班帐篷的时候,发现杨超正在帮忙准备集体婚礼的婚宴菜品。

看到新婚妻子找来了,杨超憨笑着说:“没事的,我看他们忙不过来,就来帮帮忙。”

杨超是孤儿,当初谈恋爱时在成都买了房,房本上写着卢睿昕的名字。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乱花一分钱,把爱人当女儿一样疼爱。有了孩子后,经常与妻儿视频,他经常说家里有两个宝。休假回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他全包了。

2018年1月23日,杨超生日的那天早上,卢睿昕给他打电话,电话那头是忙碌的声音:“老婆,我现在有些事,晚上陪你聊。”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晚上11点左右,杨超给卢睿昕打来电话说,今天战友为他准备了蛋糕,简单过了一个生日。马上要去给山上的弟兄们送物资,等他回来把单位的事处理完,就申请家属来队,让她和孩子来陪他过个年。卢睿昕满口答应。

可是没有想到,这次通话成了他们永远的诀别。

看着杨超静静躺在那里,卢睿昕不敢相信爱人已经走了。她只是觉得他太累了,需要休息,睡着了……

张瀚和女朋友张翔从小一起在四川绵阳农村长大,上学时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回家。参军入伍前,他们定下终身。张翔说:“你放心当兵去,家里父母我来照顾。”张瀚格外高兴,欣然选择戍守在艰苦的西藏边防。到2018年3月,张瀚就满25周岁,两人说好要结婚的,可是张瀚永远回不去了。

父亲张国荣说,张瀚参军后,经常给家里寄钱。最后一次休假,他还给父母买了13000元的重大疾病保险。

张瀚牺牲后,母亲来到部队。看着儿子方方正正的被子、平平展展的床铺,走过儿子训练的地方,抚摸着儿子革命烈士的批准证书,母亲含泪说:“我儿是光荣的,他是我的骄傲,下辈子我还送儿来当兵!”

杨超和张瀚牺牲在喜马拉雅山麓的杜鹃林旁,杜鹃林还在扩大生长。正是在一名名英雄和烈士的守护、滋养下,祖国边关方享和平宁静,壮美杜鹃方得繁衍怒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