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乡亲们的笑声里有花开的风景


■李龙飞

人物简介:李龙飞,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武部职工,退役军人。2014年11月,担任老窝镇朱王庄驻村第一书记。

背景介绍:朱王庄村,地处豫中南腹地的沙澧河畔,属于河南省深度贫困村,全村贫困户14户,2019年年底,全部脱贫。

“咱村这么穷,光靠他一个人能行吗”……初来乍到,从乡亲们的议论中,我体会到了大家伙儿对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

“俺老伴儿2013年年底突发脑溢血,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贫困户王喜珍见到我,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样,也是,这些年为了治病,他家可欠了不少外债!

几天时间里,我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得密密麻麻。正是这一番走访,让我摸清了朱王庄村的底数,对如何脱贫,心里有了谱。

经过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大家一致同意先把坑坑洼洼的出村路修好。于是,我向相关部门协调到一些资金,又在战友的帮助下请来施工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昼夜奋战,柏油路铺到了村民家门口。路通了,乡亲们的干劲一下子被点燃了。

接下来,我请来有关专家“把脉问诊”,他们根据土壤情况,建议种植花生。当我在村民大会上提出搞花生种植农业合作社的想法,没想到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种那么多花生,卖给谁去啊?到时受损失的还是大伙儿。”村民王振兴说出了大家的担忧。

磨破嘴皮子不如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打消他们的顾虑,我协调信誉良好的3家企业与村里签订了收购花生协议。这样一来,村民消除了顾虑,纷纷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同时,我借助相关部门开展“送书籍、送技术”下乡活动,帮助大家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当年每户村民就增收4000多元。

送钱给物解决不了长远问题,要想脱贫不返贫,提高自我造血功能才是根本。走访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的无劳动能力、无技术,这样的贫困户即使暂时脱贫,但仍然存有返贫的风险。在多方协调下,一家企业在该村投资修建了冷库,不但村集体增加了收益,而且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分了红,还有一部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了业。

如今,村民的腰包鼓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甜。他们个个甩开膀子比着干,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能听到大伙儿开心的笑声。我也从这些发自内心的笑声中,看到了花开的风景。我相信,美好的年景、丰硕的收成就在不远的将来。

(伍树清、王士刚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