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驻村扶贫的三十五天


■本报特约通讯员 胡 铮

35天,在一年的时光里,算是寥寥可数;在人生的长河中,更是沧海一粟,但我收获了一次见证、一份成长。

3月底,由于工作需要,组织派我来到偏远的巴什英买里村参与驻村扶贫工作。起初,我满怀信心,打起背包就坐上了去往该村的汽车。一路上,戈壁苍茫,风尘四起,这里的3月似乎感受不到开春的气息。

一进村委会,我就被忙碌的场景所触动,人武部领导正在指导村委会现场施工,大家各司其职。放下背包,人武部保障科科长高鹏就带着我到村子里转一转,初步了解情况。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一位身穿迷彩服头戴安全帽骑着电动车的人从远处驶来。本以为是村民,没想到走近打招呼才认出这是人武部政治工作科干事王继伟。询问才得知,他刚从田地里温室大棚施工现场回来。我不禁感慨,驻村扶贫,他们角色转变得真快!

一圈转完才发现,村子里的各个扶贫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巴什英买里村村委会,办公室一侧悬挂的牌子很是显眼,上面写着“伽师县人武部挂牌主战前沿指挥所”,门上还挂着“作战室”的牌子。一进屋,最醒目的地方贴着一张脱贫军令状,墙上挂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标语。

“脱贫攻坚的一线也是战场,军人上了战场就只能冲锋。”刘勇郑重地说,“这是一场不能输的仗,我们必须打赢。”

接下来的日子,印证了刘勇的话。工作队的几名同志,从一起床就开始忙碌,每个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白天督办、晚上验收,有时候中午休息时,大家只能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

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扶贫项目现场和结对帮扶的村民家度过的。有一天中午,我们在村民塔吉古丽家干完活,拍打掉身上的灰土正要离开。塔吉古丽把我们拦下,一定要留我们在她家吃饭,还动情地说:“村子里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感谢兵哥哥!”那感觉仿佛我们就是亲人一样。

在这里,我见证了善良、感动、勤劳和奋斗。毋庸置疑,这个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个边疆偏远的穷困乡村已经蝶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