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渡河畔脱贫忙


■吴 丹 冯 炫 本报记者 司李龙

大渡河流经四川省泸定县、石棉县等地,全长1062公里,河道两岸群山耸立,险滩密布。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区后,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占领安顺场后发起强渡大渡河战斗,在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通道。

85年弹指一挥间,记者来到位于大渡河畔的四川省石棉县丰乐乡田湾村,村口居民楼上张贴的“致富手拉手,军民心连心”的横幅格外醒目。

“没有石棉县人武部的大力支持,田湾村的脱贫致富之路会很漫长。”田湾村第一书记张家志坦言,曾经的田湾村虽有山水美景,却无民之富庶,人多地少、产业发展滞后、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和集体经济薄弱。

“县人武部鼓励我们发展庭院经济,今年年初专门送来石斛苗,长势很好。”记者走进村民刘树全家,房前屋后、屋顶墙头的石斛正吐着新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石斛全身都是宝,不仅可以卖种苗,还能销售干花和鲜草,管理方式也较为简单,大家都看好这一产业。”刘树全告诉记者,“仅种植石斛一项,一年就有六七千元的收入,家里还有黄果柑、枇杷等果树,一棵成年枇杷树年收入约1000元,日子好喽!”

群众发展意愿高涨,作为挂点帮扶的石棉县人武部在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丰乐乡种植石斛历史有30年之久,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人武部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石斛产业。”石棉县人武部政委何强介绍,人武部投入资金近5万元,按照农户筹资三分之一、政府补助三分之二的方式,大力支持农户发展庭院石斛,共计帮扶种植石斛3000多平方米。

目前,该村共有1.5万平方米的石斛种植面积,群众尝到“守着家门也能挣大钱”的好处。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美丽新村,田湾村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庭院经济发展之路。

从“输血”到“造血”的扶贫,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等到果子成熟时,不仅有外来客商前来收购,还能通过电商发往全国各地,便利的交通路网,让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果子销不出去了。”丰乐乡党委书记冉娜说,村民种的果树能够产生大效益,家家户户壮大庭院经济,离不开县人武部在帮扶田湾村完善基础设施上下的功夫。

打通阻碍田湾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基础先行是关键。走进田湾村村委会,必经之路是一座连心桥。“这座连心桥建成后,解决了30余户村民农产品运不出去的问题。”田湾村村主任梅树全说,以前河上是一座吊桥,村民出行不安全,生产生活受影响。

急群众之所急。得知田湾村村民诉求后,石棉县人武部积极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协调县农工办“幸福美丽新村”项目资金52万元,于2016年投入修建连心桥项目。同时,他们不忘帮扶村产业发展,将10万元预算资金协调至田湾村70余亩黄果柑节水灌溉项目,改善黄果柑灌溉条件,提升黄果柑产业生产管理水平。

依托通达的交通,村民提高土地使用率,将黄果柑、枇杷种植面积分别扩大到265.5亩和768.5亩,脱贫质量日益提升,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4500元提高到目前的10500元。2017年,田湾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进村道路通畅了、太阳能路灯亮了、饮水问题解决了……军地协作,让田湾村旧貌换新颜,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随之而来的是住房、交通、饮水等问题的解决,田湾村硬件设施的改善增强了群众发展的底气,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桥修好后,村民们的产业发展面积逐步扩大,家家户户买起了三轮车、小轿车。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美丽乡村的锦绣画卷,正通过田湾村村民的双手变得越来越好!

傍晚,驱车沿着大渡河畔的公路蜿蜒而行,放眼望去,山顶云雾缭绕,山坡森林覆盖,犹如置身仙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