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当好“宝贵财富”的健康卫士

——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三离休所文职人员万芝利倾情服务老干部纪实


■赵晓菡 本报记者 杨明月 左庆莹

作为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三离休所门诊部的一名护士,万芝利总泡在地方医院里。

10月19日,万芝利和往常一样来到重庆大坪医院。她先到门诊替离休所里有需要的老干部和家属挂号、开药。老干部吴满堂的营养粉吃完了,需要重新配置,医生询问老人的血糖指标和近期进食等情况,万芝利熟稔于心,一一作答。

随后,她又来到呼吸科看望住院老干部宫利清。宫利清不肯吃东西,万芝利就接过碗,一口口喂——多年相处下来,老干部们最听她的话。

“你天天来哦。”一路上,许多相识的医生护士见到万芝利,都笑着和她打招呼。

整整一上午,门诊、呼吸科、心内科……万芝利快步穿行于医院各个楼层科室,看望住院病患,和医护人员沟通患者病情,等她赶回干休所时,才勉强赶上吃午饭。

这一幕,老干部吕兰香看在眼里。吕兰香家阳台正好对着离休所门诊部二层小楼,他和老伴孙桂荣常常看到,万芝利步履匆匆的瘦小身影。孙桂荣把万芝利当自己孩子来心疼,“有时候看着她的背影都掉眼泪”。

正是这些“心疼”成为万芝利前行的动力,让她终日奔波不知疲倦:“值班时候去医院,不值班只要有时间也会去。”虽然老干部住院后,健康问题有医院医护人员负责,但在万芝利看来,需要她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有些老干部身患多种疾病,住院科室不停变动,我和老干部们相处久,能为医生提供许多相关信息。”就这样,万芝利用专业知识架起了一座“爱心桥”:和家属详细沟通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并解答治疗过程中的困惑。

这座“爱心桥”,万芝利已坚守了十三载。

2007年,万芝利为结束与丈夫两地分居生活,放弃在原成都军区总医院的优渥工作,来到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三离休所。实际上,离休所工作并不“清闲”,不仅杂事多还比较繁琐。工作上遇到困难时,万芝利哭过甚至想过放弃,但不知什么时候,她突然发现,一根无形的线早已紧紧将她和老干部、老阿姨们系在了一起。

老干部吴满堂患有老年痴呆症,连自己子女都不认识。万芝利就时常过去陪他聊天解闷,利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开导他。时间长了,吴满堂见到万芝利就会大声喊:“小万!”

“这声小万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万芝利说。为提高服务水平,她先后取得主治医师资格证、全国心理咨询师证,还挤时间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培训讲座。

老干部姜林膀胱造瘘手术后,因膀胱形态改变,使导尿管时常漏尿,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万芝利从医生那里了解到,姜林住院期间曾用过一款肾造瘘管很合适,但现已停产,医院也没有库存。她在跑遍重庆十几家医院无果后,终于在网上找到这款肾造瘘管,顺利为姜林解决了难题;老干部姚文选患有植物神经紊乱、爱出汗,多次寻医效果甚微。万芝利就专程到多家三甲医院请教专家、咨询中医名家,并综合专家意见为姚文选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经过半年治疗,终于治愈了这一顽疾……

多年的辛勤付出为万芝利带来诸多荣誉:去年12月,她走上了全军老干部工作暨“三先”表彰会议的领奖台,并作为唯一的文职人员发言;今年1月,她又荣立二等功。

不过,在万芝利看来,这些都不如老干部健康长寿让她高兴。2019年吴满堂过百岁生日,送了一只刻有“百岁纪念”的碗给万芝利,感谢她的精心照料。万芝利高兴地说:“收到这个碗,我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

“我最大愿望就是老干部们都能健康长寿,都能颐养天年。”在万芝利看来,这就是对她工作的最高褒奖。

上图:万芝利在医院照顾老干部宫利清。谭 波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