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跨”中自有英雄气


■向贤彪

“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当年,志愿军某连指导员麻扶摇为战士们高涨的战斗情绪所感染,写下这首出征誓词。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在一篇战地通讯中,首次引用了这首誓词,并将原文中“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作曲家周巍峙慧眼识珠,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出征誓词后,仅用半小时就谱完了曲。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彻朝鲜前线、祖国大地,它是一个民族在敌强我弱、生死存亡关头迸发的力量、爆发的呐喊!

跨过鸭绿江,一个“跨”字,道尽人间百态、世事沧桑。那是一股不可阻挡的英雄气势,那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主义精神,那是一个站立起来的民族的豪迈宣誓和坚定步履。

“跨”中有统帅的勇毅抉择。当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危及我国安全和世界和平时,要不要、敢不敢与实力强大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较量,抉择异常艰难。党中央、毛主席在反复权衡之后,毅然决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抉择,最终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岁月。

“跨”中有良将的大智大勇。一声号令,良将出征振军心。“彭大将军”横刀立马,挂帅出征;“虎狼之将”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勇敢亮剑,尽展风采;叫响“让我来”“跟我上”的将军们同普通战士一同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将军奋勇,三军用命”的慷慨壮歌,由此凝聚起战胜一切凶恶敌人的磅礴力量。

“跨”中有勇士的殊死拼搏。人们不会忘记,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志愿军硬是靠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敌人,把侵略者赶回三八线附近。人们不会忘记,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黄继光,战斗到只剩下一人一枪依然坚守阵地、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在烈火中忍受剧痛岿然不动、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执行潜伏任务被冻成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的某连英雄群体……他们为了胜利而表现出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让中朝两国人民永世不忘,也赢得对手的尊敬和叹服。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还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正是这种精神,极大地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使昔日“一盘散沙”的中国钢铁般地团结起来,让过去被人瞧不起的“东亚病夫”挺起腰杆;正是这种精神,为我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注入强大的动能,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使伟大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的如虹征途,我们更加深切认识到抗美援朝精神的弥足珍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没有斗争精神不行。今天,我们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就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战略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定意志和顽强作风;就要努力锻造斗争本领,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熟练运用手中武器,掌握多手制敌本领,为赢得新的伟大胜利贡献力量。只要我们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强化“战”的豪情、“敢”的胆识、“拼”的血性、“能”的本领,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任何艰难险阻,跨过征途上任何激流险滩,不断续写人民军队新的辉煌和荣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