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锻造敢打必胜精神利刃


■赵 华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凭借顽强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以“气多钢少”打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劣势装备制胜的奇迹。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就曾深刻指出,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我军战史深刻昭示,官兵一往无前、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始终是无坚不摧的制胜密码。站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新起点,我们要传承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做好战斗精神培育工作,锻造令敌胆寒的精神利刃,真正做到钢多气盈骨更硬。

“为信念而战,虽死犹生。”革命战争年代,无论何种情形,革命先辈都信念坚定、意志顽强。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在回忆我军战史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的军队也会打败仗,但是打不垮。”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前有雪山要翻、草地要过,后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面对严峻形势,我党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了广大革命战士“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战”的理想信念,有力增强了官兵的阶级觉悟和献身精神,从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人类奇迹。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信息化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官兵思想认知特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头脑、浸润灵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使官兵时刻清楚和牢记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根本性问题,真正在内心深处进一步坚定听党指挥、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

兵法云:“夫战,勇气也”。毛泽东说,志愿军打败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始终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屈的战斗精神。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能够锤炼血性胆气、砥砺精神。革命战争年代,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一次次英勇的冲锋,使得官兵的血性胆气得以有效提升。和平年代,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平日里语言文字描述得再形象、照片视频资料看得再多、脑子里想象得再全面,也终究不如置身战场真实。这就需要训练条件和环境更加贴近真实战场,充分发挥军事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的特殊功能和巨大作用,通过实训实演“加钢淬火”,把战斗精神融入官兵血脉。要坚持底线思维,通过设难局、危局、险局,让他们在“真刀真枪、真打实备”中感受硝烟、体验作战,把练技术练战术与练思想、练作风、练意志、练心理结合起来,倾力培塑官兵敢打硬仗、敢打恶仗、敢打大仗的无畏血性和英雄气魄。

“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战场上,领导干部“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以上率下,方能鼓舞官兵战斗士气、激发血性斗志、昂扬英雄气概打胜仗。1934年11月,红25军在独树镇一带遭遇敌军拦截袭击。时值冬季,红军官兵因天气严寒手指冻僵,拉不开枪栓,敌人乘势实施两翼包围。危急时刻,政委吴焕先从后面赶上来,高声呼喊:“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候,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看到军政委冲上来了,红军官兵热血潮涌,与敌人展开英勇肉搏,经过激战一举稳定了战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领导干部是部队练兵备战的主心骨,唯有其带动官兵扎扎实实练兵备战,真正叫响“跟我来、跟我上”,以身作则、带头冲锋“攻坚克难”,才能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带领官兵砥砺制胜战场的精神利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