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内蒙古军区10年接续帮扶巴达尔胡农场三队——

“迈开步子,追上幸福日子”


■本报记者 贺志国

“我再算算看。”看着农场三队报上来的账目,张海权点开手机里的计算器。去年刚脱贫,今年农场三队人均年收入就能超过2万元?成本开支、收入毛利,反复算了几遍,他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说2万元还是保守估计!”

张海权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巴达尔胡农场党委书记,农场三队位于兴安盟扎赉特旗西北部,面积2.4万亩,总户数不到110户,人口不足350人。2011年与内蒙古军区结对帮扶时,三队人均年收入不到1300元,登记在册的贫困户有80余户,贫困发生率达69.7%。

军区派来联系扶贫工作的干事张守斌记得,第一次来农场三队时,队里超过一半的人住危草房,街上连个路灯都没有,路面也是坑坑洼洼,队里有9000多亩耕地,却有一半是中低产田。

如今行走农场三队,危草房早已不见,“军区帮扶后,开始为队里打深水井、改造危草房,配套排水沟和路灯等,还新建标准化幼儿园、多功能教室和运动场……不仅村容村貌有了大改变,贫困户也全部脱贫奔小康。”农场三队党支部书记沈洪权动情地说。

对于这样的好光景,60多岁的马淑珍从来没预料到。她自己患有高血压和风湿病,儿媳得了精神疾病,孙女正在读高中,一家4口全靠儿子在外务工。军区得知情况后,采取捐资助学、协调就医、办理低保等措施,帮助他们一家过上了好日子。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军区首先为农场三队建了集办公、学习、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成立文艺演出队,持续开展“亮丽北疆党旗红”党组织联建活动,让农场三队党支部的组织功能得到强化。“军区领导每年都要来过一次组织生活,与干部群众集体研究脱贫举措,党群关系更好了,发展思路更宽了,干事劲头也更足了!”沈洪权说。

脱贫离不开主导产业。2017年,军区经过再三考察研究,先后投入66万元的启动资金,协调促成农场肉牛养殖基地项目落地。以“养殖产业增效、贫困群众增收、农村生态增值”的发展理念,探索“农牧结合、以养促农、以农促养”的扶贫路径。目前,农场三队肉牛养殖基地存栏肉牛达到了450多头。从肉牛生产、牛犊保育到饲料供应、经营管理等,肉牛养殖项目壮大了集体经济,成为农场的一个支柱产业。

农场兴起来了,贫困户看到了希望。“把家里的玉米卖到基地,可以省去中间商的差价,大伙挣的钱更多了。”去年脱贫的居民万亮说,他以前一直在外务工,和妻儿一年见不上几面,现在好了,他在养殖基地上班,不但可以照顾一家老小、经营庄稼,每月还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我们成立了帮困基金,每年拿出4万元实施长期扶助计划,精准帮扶群众防止返贫。”张海权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最近农场又拓展了个体庭院经济、高粱等经济作物种植收购版块,这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更多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张海权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军区便派遣工作组来到农场帮扶点,与农场干部群众共商衔接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军民同心,我们一定能迈开步子,追上幸福日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