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成长路上“兵味”足

——内蒙古兴安盟蒙古族少年军校掠影


■本报记者 裴 贤 通讯员 崔 维 文 骁

对于青春的注解,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说:“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有这样一群孩子,这样一种青春故事,它并不怎么绚丽,却能触动人心。他们与国防相伴,与迷彩相守,在少年军校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家国情怀。

初冬时节,内蒙古兴安盟群山寂寂、山河静美,蒙古族少年军校里却一片火热。在一次次挑战中,他们挥洒着汗水,实现着自我的全新蜕变。——编 者

耳边风声呼啸,内心汹涌澎湃

兴安盟蒙古族少年军校七年级学生乌日娜,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像爸爸那样穿上军装,守卫祖国。

没想到还没长大,乌日娜便提前“实现”了这一愿望:在少年军校里,她穿上了心心念念的迷彩服,神气的模样像极了一名解放军。

要当一名合格的军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乌日娜来说,最难的便是刺杀操训练,每一招每一式必须到位。寒风吹透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冷到了骨头里。

快冻僵了的胳膊腿儿,仿佛在提醒着乌日娜,体能即将耗尽。“坚持一下,不能松劲儿,军人的字典里从没有‘放弃’二字!”此时,班主任佟玉兰的话,犹如一剂强心剂让乌日娜重拾了勇气。

短短的一节刺杀操课,对乌日娜来说,仿佛像一段漫长的心路历程。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此刻的乌日娜才真正体会到,做好每一个动作,是多么不容易。

刺骨寒风中,乌日娜想了很多很多。她想到了远在边防站岗执勤的爸爸,常年与雨雪风霜做伴的他,又是如何一天天熬过来的?

“只是一节刺杀操,自己就觉得难以承受,爸爸每天都要进行艰苦的训练,还要巡逻执勤。和他的辛苦比起来,我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在那一刻,乌日娜耳边仿佛想起了爸爸常说的一句话:“守边防线就是守家园,守家园就是守家人。”

是啊,军人的肩上有责任和担当。既然穿上了军装,就要扛起如山的责任。想到这些,乌日娜的内心坚定了很多,只觉得寒风不再刺骨,刺杀操训练也轻松了。对每个动作,她都会要求自己做到极致。她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更笃定这是一名战士该做到的。

内心同样汹涌澎湃的,还有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小学生杨卓钦。

杨卓钦从小听着军号声长大,习惯了军人们严谨的作风。穿上军装的他,做起动作来像模像样。虽然寒风萧瑟,他却不敢有半点放松,他总说:“叔叔们从早到晚,整天训练,强度比我们大多了,却没有一个人放弃。这点辛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杨卓钦向班主任吐露心声:“将来,我也要当一名军人。现在要提前适应,做一名合格的小战士。”

对于学生们来说,训练是必须挺过去的“关卡”。每当有学生坚持不下去,班主任佟玉兰总会鼓励说,这是必经的历练。“多练几次,意志力就会练出来了。”

在一次次训练中,小学生们的目光逐渐坚定。因为他们逐渐懂了:“不辜负每一份热情,军人要有军人的热血。”

听着“相思树的故事”,泪水突然模糊了双眼

离兴安盟蒙古族少年军校20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三角山边防哨所。对于学生宝力格来说,那是自己最向往的地方。

小时候,宝力格总能在电视上看到边防战士站岗值勤。他告诉妈妈,自己特别崇拜守护着边防的解放军叔叔们,希望看一看他们的生活。

他没想到,真的会有一天,自己能到哨所,去看望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那天,学校组织去哨所学习,宝力格第一个坐上了车,要到向往已久的地方,内心激动不已。

经过颠簸,到达哨所已经是下午时分,夕阳照在哨所对面的山腰上,显得格外美丽。初冬时节的风,已格外刺骨,吹在脸上生疼。

走进哨所,宝力格才明白需要克服的不只是寒冷的天气,还有艰苦的条件。

寂静的边防、枯燥的生活,每天除了巡逻执勤,就是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比解放军叔叔,我们现在太幸福了。”小宝力格一瞬间明白,自己的美好生活,正是无数个这样的解放军叔叔守护来的。

除了忍受艰苦,最难的要数内心的煎熬。远离父母、远离爱人,支撑战士们的是坚定的报国信念、为国防献身的精神。

在一棵树下,战士刘俊心为小学生讲起了“相思树的故事。”1984年的5月,29岁的边防连连长李相恩巡逻途中突遇山洪,被汹涌的哈拉哈河水吞噬。

妻子郭凤荣抱着两岁的儿子匆匆赶来,等待了三天三夜,也没等到丈夫归来。第二年开春,郭凤荣在哨所前种下了一棵樟子松,含着泪说:“树在这儿,就像我在这儿,等着他回家。”

这一等,就是26年。2010年,郭凤荣去世后与她的边防军人丈夫合葬在哈拉哈河旁,永远相依相伴。

寒风吹在身上,暖流涌上了心头。听着“相思树的故事”,小宝力格突然感到眼前模糊一片,泪水不知何时溢出了眼角……

听着叔叔的深情讲述,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那一刻,小宝力格想到了课堂上老师讲述的黄继光故事、“雷锋班”班长讲述雷锋年轻时候的事迹,一个个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就像电影一样在小宝力格的脑中回放。那一刻,他明白“军人的天职是奉献。选择了从军,就是选择了奉献。”

雷锋、黄继光、董存瑞……这些英雄的名字,在小宝力格心中不再遥远,他开始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作为自己人生的指路灯。他想像他们一样,将来做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

从军梦想,在幼小心灵萌芽

如果不是穿上那身军装,七年级学生白黎伟,不会想到自己会改变自己的人生理想。

白黎伟,是独生子,是父母眼中的宝。

他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一直梦想着长大当一名科学家。人生目标的转变,源于一堂《战斗英雄》课。

那天,学校邀请战斗英雄史光柱来为学生讲述战场上的故事。1984年,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史光柱写下了血书,“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宁可死在山顶,也不死在山脚。”

在那场战斗中,史光柱4次负伤、8处重伤、双目失明。望着眼前这位戴着墨镜的英雄,白黎伟的内心充满了敬畏。“英雄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句诗的含义。”

那天回家,白黎伟反复在想将来也要像史光柱爷爷一样,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当从军的想法冒出来时,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却得到了父亲的支持:“既然下定决心,就去追梦吧!”

白黎伟迷上了红色故事,看完了一本又一本的故事书。只要有英模来学校讲课,他总是坐在第一排,竖起耳朵听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他还向班主任阿力玛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阿力玛表示十分支持:“有不少学长学姐毕业后都参军入伍,只要你努力学习,你肯定也是可以的。”

从军的梦想,在一个个小小的心灵中开始萌芽。在学校里,这样的追梦人不少。

学校国旗护卫队队员高晓慧,最自豪的时刻就是捧着国旗走向升旗台的时候。她说:“踢着正步走向升旗台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一名真正的军人。我离从军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看着同学们庄严宣誓的样子,班主任阿力玛眼前浮现出自己当年的青葱岁月。“成长就是不断地寻找自我,坚定自我。我愿意守护孩子的梦想,就像当年追逐自己的梦想一样。”

从上至下依次为:

图①:少年军校学生正在进行军体拳训练。闫 闻摄

图②:少年军校学生正在进行400米障碍训练。马振飞摄

图③:少年军校学生正在边防哨所聆听“相思树的故事”。段瑞刚摄

图④:少年军校学生正在观看国防教育宣传展板。李迎新摄

图⑤:少年军校学生正在整齐列队。包金红摄

制图:张 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