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百二十米解放渠改道“风波”

——青海省西宁警备区积极协调地方为驻军部队解难题


■邓革虎 本报记者 谭 健

在青海西宁,有一条水渠静静地流淌在南山脚下,这就是解放渠。南山常绿,离不开渠水东流。这条水渠建于1957年,全长42公里,引湟水灌溉着周边8.5万亩的土地。

鲜为人知的是,解放渠一段120米长的渠道是从空军某训练基地营区穿场而过。如今,这段渠道成为该部党委“一班人”的挠头事、棘手事。原来,在全军上下大力推进部队实战化训练背景下,上级要求训练基地在营区内建设轻武器射击场和投弹训练场,由于解放渠,训练场地改造迟迟未能开工。

120米渠道横穿营区,土地确权清晰。10月25日,基地参谋长李旭东拨通了西宁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干事王恒庭的电话,请警备区出面协调地方解决解放渠改道相关事宜。

“事关驻军部队训练场建设的大事,务必马上就办,要竭尽所能、全力以赴。”警备区政委巢建国听取王恒庭的汇报后迅速表态。

“平均一天下来都要跑三四万步。”为了搞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尽快协调解决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恒庭在训练基地营区、训练场和水务局三点一线来回跑。

11月3日下午,在警备区的牵头下,市水务局、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和训练基地相关领导齐聚训练场,军地三方达成共识:训练基地承担水渠改道开挖,水务局负责修缮完工。但有一个重要问题不好解决,那就是这笔数目不小的施工经费怎么出?谁来出?水利局领导为难地说,年初没预算,局里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而训练基地的领导表示,经费只能用于训练场建设,专款专用,不能花在改道水渠上。

事情由此陷入僵局,王恒庭急得团团转。正当他绞尽脑汁想办法时,好消息传来,在警备区党委的推动下,解放渠改道问题纳入西宁市委常委议军会议题,很快形成决议:所需经费由政府下拨。

11月27日,120米解放渠改道协议签字仪式在警备区举行,政治工作处作为协调单位,郑重地签字盖章。日前,渠道改道工程已经上马。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警备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双向推动、双向保障、双向受益的思路,促进生产力和战斗力共赢。今年,该市又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面向三军,协调军地,绝不是打一个电话、开一次会议、去一份公函就万事大吉。”警备区司令员刘翔说,协调军地必须贯穿全程,既做好“协”的工作,下足“调”的功夫,更要有尽“心”的温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