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12月上旬,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吉隆边防连官兵来到吉隆口岸,在国门前开设课堂,畅谈发展成就。
“戍守繁华通商口岸,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尼两国的互惠共赢。”连队指导员布嘎的话,引起过往商人和游客的共鸣。
眼下的雪域高原,虽然天寒地冻,但是走进吉隆口岸,仍是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这里是中尼边境贸易的重要通道,过去是一片乱石滩。近年来,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吉隆口岸边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两国经济交流日益活跃,成为与南亚国家贸易往来的“黄金通道”。
“2014年,崭新的中尼热索友谊桥投入使用,使得吉隆口岸更火了。”谈起身边喜人变化,43岁的藏族边民拉巴深有感触地介绍,友谊桥建成后,他动起了做边贸的心思,通过售卖尼泊尔的服装、首饰等,半年就赚了10多万元。
“通过官兵的宣讲,我更加坚定了信心,我打算将生意做大,买家喜欢什么我们就卖什么。”拉巴欣喜地说。
同一时间,聂拉木县樟木口岸和仲巴县里孜口岸,也有边防官兵踏雪宣讲的忙碌身影。
记者了解到,为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该军分区充分挖掘身边资源,把课堂设在巡逻路上、国门旁边,用翔实数据、鲜活事实说成就话发展,夯实边防军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坚定信念。
樟木口岸是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2015年,尼泊尔8.1级大地震后一直暂停开放,去年5月才重新通关。来自四川的女商人尹燕已在口岸经商多年,她向官兵介绍说:“随着优惠政策越来越多,中尼边贸发展迅猛,我成了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受益人。”
“国门前话小康,心里亮堂堂。”交流中,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他开办了边境贸易公司,效益特别好,下步将加大投入,扩大贸易种类。
“大河涨水小河满——边境建设推动边关发展,我们的驻防条件越来越好。”官兵听了宣讲纷纷表示,要时刻枕戈待旦,守卫边疆的和平安宁,守望人民的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