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英雄传人


■顾丁丁 高丽媛

每到春节,于涛格外想念爷爷。

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每到大年初一,家门口便热闹非凡:几支大秧歌队伍轮流演出,村民将胡同挤得水泄不通。从早上到傍晚,他们一大家子都闲不下来,接待着熙熙攘攘的演出队伍。粗犷奔放、风趣幽默的表演盛事给幼年的于涛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秧歌是山东省海阳市著名的传统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秧歌队登门拜年演出,只有德高望重的村民才能享有这种特殊的荣光。

于涛的爷爷,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被胶东军区授予“爆炸大王”英雄称号的于化虎。海阳“地雷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铁西瓜,开了花,空中飞起了大洋马,鬼子的脑袋搬了家,受伤的鬼子满地爬……”当年海阳流传的抗日歌曲,就是对时任民兵队长的于化虎带领乡亲自制地雷、抗击日寇侵略的生动写照。1950年,于化虎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2009年,于化虎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忆及童年时光,于涛说他最喜欢缠着爷爷讲故事。只要提起侵华日军的罪行,爷爷必定义愤填膺,同时也会声情并茂地讲述当年村民与鬼子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对自己的英雄事迹却只字不提。直到有一次,学校组织地雷战纪念馆参观活动,出发前,老师专门叮嘱调皮的于涛一定要好好表现,因为当天要参观学习的英雄里有他爷爷。于涛天天和爷爷生活在一起,觉不出爷爷是什么英雄。等到了纪念馆,于涛惊呆了,在里面看到爷爷很多照片。同学们都羡慕地围过来,向他问这问那。从那以后,于涛经常入神地盯着爷爷,琢磨爷爷。爷爷觉得奇怪,不知这孩子怎么了。有一天,于涛突然冒出一句话:“爷爷,长大了我要当兵,当地雷兵!”爷爷哈哈大笑:“当兵好,我同意!不过,现在没有地雷兵,叫工兵。”那时起,于涛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想当英雄的种子。

高中毕业的于涛参军到了部队,没有成为地雷兵,而是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海岛兵。临走前,爷爷嘱咐于涛:“涛啊,当兵以后都要靠自己,有事不要来找我。”于涛了解爷爷的脾气,老人家最反感的就是给党提要求。当时,爷爷的身体里仍留有弹片,但拒绝政府给予他的评残待遇,他说:“我有9个子女,难道还养不活我吗?我不需要这个补助。”他甚至连村委给的柴火都不要,80多岁高龄,坚持自己上山捡柴火烧火做饭。爷爷的要求早在意料之中,于涛当即表示,当兵就是为了保家卫国,绝不图私利。

可爷爷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于涛没有考上军校,也没能提干,如果继续在部队发展还是个兵。于涛的六叔心有不甘:“这是咱们于家在部队的独苗了,老爷子不管我管!”六叔写了一封信寄给部队一位首长的秘书,希望能拉一把于涛。原来,于化虎和一些老首长是曾在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于涛的六叔觉得这封信一定会起作用。谁知,于化虎知道这件事后,当场发怒,用核桃木拐杖把于涛的六叔从堂屋一直打到门口,责令他立即把信追回。最后,于涛的六叔使尽浑身解数,追回了这封信。

2004年深秋,于化虎因病去世。当时正值于涛所在部队在外执行演习任务,父亲压根就没有告诉他,直到于涛回到岛上往家打电话时才得知这个噩耗,那时距离爷爷逝世已经过去了1个多月。父亲告诉他:“爷爷临终前最放不下的就是你,嘱咐你要守本分,好兵就是要尽责。”那一晚,于涛独自坐了很久。

是兵,就干好兵的本职。2007年初,因为部队岗位调整需要,于涛被调到某侦察大队,成为一名船艇兵。刚到艇上的于涛两眼一抹黑,航海、枪帆、机电3大专业他一点也不熟悉。中队长张翼一边鼓励一边教导他说:“船艇兵不同于一般的兵种,没有让战友信服的过硬业务,甭管你兵龄多长都干不上班长。现在船艇上缺一个枪帆兵,你要首先把业务钻透。”枪帆班长王丽春告诉于涛,枪帆兵是船艇上的“大力水手”和“精工巧匠”,要练好枪帆专业就要肯吃苦、肯用心。

于涛有了清晰的“小目标”:撇缆更远,插缆更漂亮,高射机枪分解结合更快,成为优秀的枪帆兵。

曾经,于涛为了学会插接一个钢缆眼环结,追问一个老船长5天。有一次,一名海军老兵看见于涛在琢磨绳结,随口说了一句:“我们不是这么打的。”于涛立刻向他请教。老兵用手比画了几下就离开了,于涛对照他的手势,埋头研究了7天,试了无数种方法,最后成功将单套结打法提高2秒钟。

2010年,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于涛在枪帆专业一举夺魁,年底荣立三等功。

优秀的专业技能,让于涛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一次,于涛所在船艇执行任务返回军港,从挡浪坝拐弯进港的时候,处在船头的于涛发现船头正在快速转向。他在10秒之内迅速将锚抛下,稳稳地将船艇拉住。后来查明,故障原因在于舵机突然失灵。正常情况下,从前甲板抛锚需要30~60秒,如果于涛当时反应稍慢,船艇就会撞到挡浪坝。头脑沉着冷静,应对利索精准,于涛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那一刻化为本能,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2012年,12年服役期满的于涛面临重大抉择。自爷爷起,家里从军者20多人,而当时,穿军装的只剩于涛一人。是去是留,全家特意召开了家庭会议。会上讨论热烈,两种态度相持不下。母亲和四叔想让于涛回家。四叔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对于涛一直关爱有加,想让于涛脱下军装,接管公司。父亲和其他3个叔叔则坚持于涛继续留在部队。于涛的父亲还饱含深情地说:“你就在部队待着,再苦再累都得坚持。家里的生活你顾不上、挣钱少点都不要紧,给咱家留一颗红色种子吧,这也是爷爷的念想。”正是这句话,让于涛下定决心留在部队。

2014年深秋,英雄于化虎的百年诞辰。各路媒体来到海阳,于家院门口格外热闹。正在家休假的于涛避开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踏上归队之路,已是四级军士长的他即将投入一场联合演习的任务保障……

于涛感觉爷爷并未走远,始终在身边鼓励他、鞭策他,使他不敢懈怠,总是拥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在于涛的心里,那颗想当英雄的种子一直在长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带兵人”“优秀四会教员”“十佳班长”……入伍20年,他获得令人艳羡的荣誉。

2020年底,于涛晋升二级军士长,踏入高级士官行列。“解带缆作业时,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脑快速运转,手脚麻利……”技艺精湛的于涛常常在甲板上自信满满地给徒弟们授课。20年的军营生活中,他的眼睛很少用来欣赏旖旎的滨海风光。俗语说,“开车玩船,命在眼前”,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只要出航,他的心就一直悬着,随时准备应对险情。

枪帆兵的岗位上,没有多少激动人心的时刻,没有上阵杀敌的快意洒脱,但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执着的坚守,于涛觉得他找到了自己的路。

2021年春节,于涛依然不能回家过年。他记不得这是他在船艇上度过的第几个春节,老家春节那热闹的场景已永远留在记忆深处。他想告诉爷爷,虽然岗位平凡,但他愿意成为新时代军营里一颗稳固的螺丝钉,用一辈子干好一件事,踏踏实实地做英雄传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