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以俭修身 以俭兴业


■刘江华 周燕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奋斗历程启示我们: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只有艰苦奋斗者,才能成为时代的胜利者。对此,习主席深刻指出,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令人称道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彰显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关系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几千年的中华传统价值观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方式,更是形成高尚德行的基础。

周恩来毕生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1958年1月,周恩来到杭州视察,随身带着枕巾、棉褥子、床单、被子。浙江省的同志发现周总理的被子洗得泛白,枕巾已经破损,实在看不下去,就从后勤部门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周恩来开会回来发现后,对浙江省的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我们党从凄风苦雨的艰苦斗争中走来,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卓绝。然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排除千难万险、闯过千山万水,创造出彪炳千秋的辉煌业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身上背心是用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眼镜架是断了腿的,便断言:这是可贵的“东方魔力”,这是中国人的“兴国之光”。

斯诺缘何发出这样的感慨?历史缘何又用铁一般事实印证斯诺的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懂得“来处不易,物力维艰”的朴素道理,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秉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作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形成了著名的“延安作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政府各级官员贪腐成风,“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其“西安作风”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淮海战役中,国民党中将黄维被俘,目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俭朴的生活后,叹服地说:“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

今天,我们积攒的这份“家业”来之不易,是几代人筚路蓝缕、拼搏奋斗才攒下来的。我们要清醒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许多难关和挑战。因此,我们决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骄傲自满、贪图安逸、懈怠不前,必须永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勇挑重担、苦干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