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攻其所不戒

雪夜入蔡州与长津湖战役


■邓 威 殷 华

志愿军第9兵团在皑皑白雪中向长津湖地区挺进

原 典

《百战奇略》雪战篇原文为:凡与敌人相攻,若雨雪不止,觇敌不备,可潜兵击之,其势可破。法(《孙子兵法·九地篇》)曰:“攻其所不戒。”

雪战篇认为,大凡与敌人对垒,若遇到持续降雪天气,侦察发现敌人麻痹松懈之时,可以派兵偷袭敌方,则能够打破敌方的阵势。诚如兵法所说:“进攻敌人要趁他们疏于戒备之时。”

战 例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唐邓(唐州、邓州,今河南南阳等地)节度使李愬率兵征讨割据淮西的吴元济。唐军制订了奇袭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的计划。然而,进军之时适逢大雪极寒天气,部队损伤较大,部将对作战前景犹疑不定,李愬却坚持进军。唐军利用雪夜敌军放松防备之际,分兵切断敌人增援道路,登上城墙进入城中,活捉吴元济,平定了淮西地区。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4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东线作战中,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朝鲜北部长津湖地区同美军第10军在严寒条件下展开直接较量,全歼美军一个整团,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此役,我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

计谋分析

出奇制胜。雪战篇说明的是战时应如何应对不利气象条件。自从战争登上人类历史舞台,气象条件一直是影响战争进程与结果的重要因素。有利的气象条件,有助于取得胜利;但作战过程中,天气不可能总是尽如人意,天气突变时有发生。如遇不利天气,指挥员能否灵活应对、潜兵击敌,直接关乎战事走向。唐军进军途中突遇大雪寒风,军旗都被吹断,冻死的人马随处可见。李愬并未按常理组织军队躲避休整、等待雪停,而是下令以轻装部队“入蔡州取吴元济”,其部将听令后“皆失色”。正是他的大胆之举,才让唐军能够“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

雪战之法的关键是要破除思维定式、摆脱作战成式,不拘泥于作战中习以为常的“传统套路”,而是采取常人认为不可思议的“非常之法”。尤其是在遇到极端不良天气之时,更需出奇招、用奇兵,才能克服不良天气的干扰,化被动为主动,最终获得胜利。1950年底,朝鲜半岛遭遇50年一遇的严寒,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骤降。至11月下旬,日均气温降至零下27摄氏度,最低气温甚至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为达成战役突然性,衣着单薄的10万余名志愿军官兵忍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利用夜暗条件,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林中连续隐蔽行军,悄无声息地抵达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第9兵团的出奇制胜,被美军视作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侦察为先。雪战篇原文中的“觇”字,本为窥探、观测之义,“觇敌不备”是指探察敌方不备之时。潜兵击敌,先要觇敌不备。李愬敢于派兵顶风冒雪直奔蔡州,是因为他已经摸清敌方在蔡州及周边地域的布防情况。袭取蔡州前,每当俘获敌方将领,李愬都会亲自盘问情报,由此详细掌握叛军的“险易远近虚实”之情,并得知敌方精锐都在蔡州城四周驻防,城内空虚。因此,李愬决定以轻装部队突袭入城,抓捕敌首。

侦察是决策与行动的先决条件,若未察明敌情就派兵出击,不仅达不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倒容易陷入不利境地。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发起时,我志愿军虽然先期对美军营地进行了侦察,掌握了敌方装备、运补等情况,并借助大雪天气隐蔽对敌发起突然作战,取得重大的歼敌战果,但在战后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向彭德怀的检讨电文中也指出,“对作战环境调查研究不够”“对地形、道路侦察不清楚,尤其是敌情不明”,是导致我军伤亡约1.9万人、冻伤减员2万余人的两个主要原因。

判明意图。运用雪战之法还需在判明敌方意图上做足功夫,即通过周密侦察,摸透敌方意图,抓住敌方疏忽大意之时给予敌方致命一击。淮西割据,唐军30多年不能进至蔡州城下,叛军因而思想松懈,认为唐军不会攻城。李愬正是抓住这一点,在进军时通过驱使鹅鸭、敲梆打更等方式制造声响,掩盖唐军行进的动静,趁夜攻入城中。

掌握敌方指挥员的心理活动,并乘其麻痹松懈、骄纵狂妄或犹豫不决时达成对敌攻击的突然性,是用好雪战之法的法门所在。我志愿军充分抓住麦克阿瑟“圣诞节前结束战争总攻势”的狂妄心理,以及美军士兵希望回家过圣诞的放松心态,对长津湖之敌进行分割包围。在激战3个昼夜后,第9兵团集中优势兵力,运用夜间进攻、近战歼敌的战术,一举歼灭了号称“北极熊团”的美军第7师31团,震撼了整个东线美军,迫使美军向南撤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