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

陈蒨败杜龛与海南岛战役


■许 正 徐培仙

1950年3月6日,我军官兵登船,准备向涠洲岛前进

原 典

《百战奇略》畏战篇原文为: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惧,则不可加诛戮,重戕军威。须假之以颜色,示以不畏,说以利害,喻以不死,则众心自安。法(《司马法·严位第四》)曰:“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

畏战篇认为,大凡对敌作战,军中如有畏敌怯战、听到击鼓进军的号令不前进、没有听到鸣金收兵的号令却先行撤退的人,必须选择其中的典型予以斩杀惩戒,以此警示众人。如果全军士卒都惧怕作战,就不能采取杀戮之法,因为这样会严重挫伤士气。此时将帅要以勇武必胜的神色,以示不畏惧敌人,讲清勇敢应战与怯懦畏战之间的利害关系,使部属明白只有敢于战斗才能避免死亡的道理。如此,军心士气才能稳定。恰如兵法所说:“战时需要以杀戮的办法来制止畏敌怯战情绪;但全军普遍存在畏战情绪之时,则不能单纯依靠杀戮,而应由将帅向部属展现英勇无畏的姿态,并告诉部属勇敢作战方能求生的道理。”

战 例

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梁将陈蒨被派往长城县(在今浙江省长兴县)构筑防御工事,以防备叛军将领杜龛进攻。杜龛乘陈蒨刚到长城且兵力薄弱之际,派兵突袭。梁军将士面对叛军突袭,惊慌失措,陈蒨则保持镇定,指挥军队顶住了叛军的进攻。

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我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0、43军及琼崖纵队等部队,对退守海南岛的国民党军发起渡海登岛作战。作战过程中,我15兵团指挥员教育引导所属官兵,克服金门战役失利给部队带来的畏战心理,指挥部队成功横渡琼州海峡,胜利解放海南岛。

计谋分析

惩戒有度,辩证施策。畏战篇旨在阐述如何处置临战状态下部队畏敌怯战的问题。通常而言,对作战中畏惧不前或临阵脱逃者加以严厉处罚,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惩戒效果,是维护战场纪律并保证作战顺利实施的必要手段。凡事皆有度,严厉惩戒既不等于大开杀戒,也不是解决畏战问题的唯一方法。尤其是在全军普遍存在畏战情绪之时,单纯惩戒容易适得其反,甚至进一步挫伤军心士气。此时应针对军中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方法化解畏战情绪。梁军自身兵力仅数百人,面对敌军五千精兵,将士难免产生畏惧心理。对此陈蒨没有简单地采取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方法,而是通过镇定自若地指挥筹划、周密细致的排兵布阵来稳定军心。海南岛战役发起前,15兵团“自上而下曾经一度产生过较大的思想混乱”“官兵不同程度存在着厌战、怯战情绪”。15兵团为解决这一问题,积极组织部队征集和改造船只,开展乘船、驾船和海上指挥、观察、射击、协同等内容的渡海作战训练,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

注重引导,重振军威。运用畏战之法,重点要处理好严格执行战场纪律和加强部队教育引导之间的关系。既要认识到“执戮禁畏、择而杀之、以戒其众”对制止畏战心理蔓延的必要性,也应认识到“示以不畏、说以利害、喻以不死”对稳定军心、重振士气、激昂斗志的重要性。因此,在严格执行战场纪律的基础上,需着力加强部队思想教育和官兵心理疏导,从而彻底解决畏敌怯战问题。15兵团司令员邓华等指挥员基于金门战役失利的教训,针对官兵中存在的厌战、惧怕大海、对渡海作战缺乏胜利信心等思想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15兵团在“每批渡海出动前,都做充分的思想发动,开展杀敌立功竞赛活动,激发官兵的荣誉感”,并及时传达练兵中“木船打军舰”及两军先遣营奇袭成功的事迹,鼓舞部队士气,帮助官兵克服恐惧心理。正是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15兵团所属部队成功突破敌军海陆空立体防线,取得歼敌3.3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将帅冲锋,率先垂范。用好畏战之法,关键在于将帅。将帅做到“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在部属面前充分展现出坚决迎敌的勇武精神和沉着应战的从容气度,才能有效化解部属心中的畏敌怯战情绪。在梁军将士“相顾失色”之时,陈蒨不仅“言谈自若”,还能有条不紊地加强防御部署,并亲自上阵御敌。陈蒨的临危不惧、从容不迫,让梁军将士的思想情绪迅速安定下来并全力投入作战。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畏战之法告诫指挥员,要以自身的英勇果决、率先垂范,来感召与引领所属官兵不惧牺牲、奋勇抗敌,进而夺取作战胜利。在第四野战军享有“铁将军”美名的第40军军长韩先楚于4月17日亲自带领部队,在海南临高角抢滩登陆。“战士们看到军长冲上来了,战斗情绪倍增,喊杀声震天动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