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江苏省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卞龙讲述新四军拥政爱民故事——

新四军为这里打下红色烙印


“走上柏油路,想到人武部;住上新瓦房,感谢民兵好儿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武部就带领民兵预备役人员助力地方群众脱贫致富。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底,盱眙县率先实现“两出列”目标,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盱眙县的脱贫实践再一次证明了军政军民团结的伟力。为何盱眙的军政军民关系如此团结巩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从新四军战斗的足迹中找到答案。

1943年1月,在抗日战争由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的重要历史时期,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当时,部队为团结当地群众,巩固根据地建设,开展了整风、大生产、拥政爱民和军政整训四大运动。根据时任五师师长李先念回忆:“部队经过整风,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素养都有了显著提高。地方干部经过整风,进一步增强了军政观念和群众观念。”

1943年春天,淮南、淮北等地遭遇了严重的春荒,老百姓无粮充饥。新四军军部决定,由军部领导带头,每人每天拿出半斤粮食救济群众。与此同时,各师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带领当地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办起了手工业。这些举措不仅有效改善了部队物资紧缺的情况,也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负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军民关系。

1944年春节期间,新四军各部队深入开展拥政爱民运动,军、师首长给群众做报告,宣传军民团结重大意义。第四师师长彭雪枫还撰写了拥政爱民的对联,上联为“政府卫队,保卫政府,乃是义务”;下联是“人民护兵,爱护人民,原为本分”。据统计,在1944年,新四军军部在苏北地区组训的民兵达到总人口的2.57%,到抗战胜利前夕,华中地区民兵发展到96万余人,成为新四军强大的后备力量。

改革开放后,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上,盱眙民兵继承了新四军爱民传统。1986年,县人武部组建“民兵建筑安装工程团”,不到3年时间建房75万平方米。1994年夏天,淮河水遭受污染, 250名民兵奋力抗污50天。1999年起,县乡两级广泛动员民兵参与城区道路、乡村道路修建,陆续修通195条、总长1178.5公里道路,让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彻底摆脱道路不通的限制。

进入新时代,盱眙民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到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县人武部及时发出倡议,先后动员民兵15667人(次)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7月,淮河1号洪峰过境期间,7个镇街的360名民兵克服白天高温炙烤、夜间毒虫叮咬等不利因素,高标准完成了搬运土方、运送木桩、装填沙袋等任务……

“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每每读起陈毅元帅当年写的这首《红旗十月满天飞》,我都心潮澎湃。革命历史鲜血铸就,红色基因世代相传。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忘却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尽管我已临近退休,但我会抓紧时间向更多的人讲述新四军的故事,让新四军的光荣传统传播得更广更远。

(王 斌、白 阳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