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106岁的王淑贞讲述继承丈夫遗志一生跟党走的故事——

“你未竟的事业,我继续做下去!”


■商小兵 本报特约记者 管水锁

“天福惊雷震四海,昆嵛贞杰炳千秋。”这是血洒昆嵛山的游击队队员刘福考烈士故居大门上的楹联。夏至时节,山东省威海军分区组织“探访党史地标,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官兵来到刘福考烈士故居探寻初心、汲取精神养分。通过跨越80余年的时空对话,宁死不当俘虏、砍头也不怕的革命战士形象愈发变得鲜活起来。

刘福考是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阎家泊子村人,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1月参加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1936年7月底,在战斗中为掩护队友不幸身负重伤,为了不落入敌人手中,最后自缢而死。

“福考牺牲时我们刚结婚两年,他21岁,我20岁。那时,我怀孕7个多月,正挺着大肚子在娘家待产。”党日活动现场,106岁的烈士遗孀王淑贞,向大家讲述了她继承丈夫遗志,一生坚定信念跟党走、舍小家顾大家的传奇故事。

“把福考安葬后,我在他坟前立誓:一定要把儿女抚养成人,你未竟的事业,我继续做下去!1939年,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入党动机那一栏写了两句话:一是要为丈夫报仇,二是为了老百姓将来幸福的生活。”老人饱含深情的讲述,在官兵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根据党组织的要求,我秘密为党传递情报。那时,村子东北方的山上有座庙,庙里隐蔽点的石窝是信息交换的秘密地,我的任务是把信放在石窝子里。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我冒着危险,一次次把重要情报准确无误地送达。”

1947年,王淑贞在全村人的拥护下当选村妇救会长。白天,她把村里的妇女组织起来,为前线贴饼子、备干粮;晚上,就借着微弱的灯光为战士纳鞋底、做衣裳……此后,不管是在青救会长还是妇女主任的岗位上,王淑贞老人始终牢记在丈夫墓前立下的誓言,一生跟党走的信念从未动摇。68岁那年,王淑贞老人退休了,可是不管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还是第一个跑去帮忙。

104岁高龄时,老人把珍藏多年的用于传递情报的珠花和保存完好的党员登记表拿出来,郑重地托付给后人。80年过去了,当年薄薄的一张入党登记表依旧保存完整,见证着老人的如磐初心。

“一朵珠花,一份党员登记表;一片深情,一生奉献。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刘福考、王淑贞这样的共产党员,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正在筹划组织民兵训练的文登区民兵训练基地主任王世明感慨地说,新的征途,需要一代接一代的砥砺奋斗。身为新时代的国动人,要接过革命先辈的接力棒,把英烈的精神内化于心,用实际行动凝聚强军力量,投身强军实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