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孙景坤——

英雄无言 初心如磐


■王 晓 本报记者 鲍明建 范奇飞

战斗功臣孙景坤 刘海东摄

对于97岁的孙景坤来说,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那件挂在床头的旧军装。上面缀满了各式各样的勋章,有1枚一等功、2枚二等功、2枚三等功奖章。如今,上面再添荣誉——熠熠生辉的“七一勋章”。凝视军装,英雄无言;回望征途,初心如磐。

1948年1月,辽宁省安东市蛤蟆塘镇山城村(现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农会副主席孙景坤新婚不到一周,便带头报名参军,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8师24团7连的一名机枪手。此后,他参加了辽沈、平津、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等战役。战斗中,孙景坤数次负伤,也迅速成长,并在战火中光荣入党。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孙景坤所在部队急赴丹东,部队驻地离孙景坤家不远,离鸭绿江也不远,但在部队待命的40天里,他从未提过探家的要求。此后,他三渡鸭绿江奔赴战场。

1950年10月,孙景坤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不久,部队在龙水洞地区与敌展开激战。战斗中,孙景坤腿部负伤,被送回祖国治疗。

伤还没好利索,孙景坤就带着“死也要死在前线”的决心,搭乘运送物资的军列,第二次跨过鸭绿江。出师不利,军列在途中遭到敌机轰炸。车翻了,他只能沿着铁路线又回到丹东寻求帮助。

当得知他所在的团正向砥平里地域集结时,孙景坤一刻也没有等,立即搭乘军列第三次跨过鸭绿江,向部队赶去。在前方等待他的,是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战斗。

1952年10月26日黄昏,孙景坤所在团在炮火支援下,激战两个多小时后,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161高地。次日,敌军向高地发起猛攻,击退敌人多次反扑后,阵地上仅剩两人。紧要关头,7连副排长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冲过多道封锁线,突上高地增援。战斗从中午打到凌晨,他们击退敌人6次进攻,最终守住了高地。孙景坤因作战英勇,荣立一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孙景坤复员回到家乡。他对自己的功绩闭口不谈,也甚少讲起部队的故事,战斗英雄孙景坤成为了农民孙景坤。“我是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就在农村参加合作社了。”劳动积极的孙景坤很快成为村里生产一队的队长。此后的20多年间,他带领乡亲发展粮食生产,种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修建堤坝护住农田。他还组织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孙景坤年轻时南征北战,身上有20多处伤疤,小腿里的弹片至今未能取出,长年的胃病折磨让他如今只能喝些流食。每次有部队、地方领导到光荣院看他,他总是念叨:“我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生活碰到困难,他从没有向组织张过口、提过任何要求。有人说他除了奖章和伤疤外,什么都没有,太吃亏了。孙景坤却说:“上阵杀敌是我的义务,记功只是对我的鼓励,不是我向党伸手要待遇的本钱。”

不想给组织添麻烦的孙景坤,一直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7月1日,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的孙景坤,在病房内观看了直播,他对身边的家人反复说道:“珍惜荣誉、发扬成绩,要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下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