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千里寻访,只为共同的亲人


■韩志强 王 磊 本报特约记者 乔振友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和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相隔数千里,过去少有交集。而如今,这两个区却如亲人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一切,只因70多年前的那场著名战役——四战四平。

据不完全统计,四战四平,我军共计伤亡4万余人。其中,有明确记载的赣榆籍烈士就有76人。自今年清明节起,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和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携手开启了一场特殊的寻亲之旅。

一场异地祭扫,蹚开尘封70多年的寻亲路

8月6日,在刚刚落成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王西兰英雄广场上,“特等战斗英雄”王西兰烈士的后人王从同正在“四战四平赣榆籍烈士英名碑”前,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76名赣榆籍烈士的英雄事迹。而谈及这座英名碑的来历,王从同激动地说:“感谢英雄城市,让先辈的英魂和事迹回到了家乡。”

时间回溯到今年清明节。连云港市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维昊,带着部分在四战四平战役中牺牲的赣榆籍烈士亲属来到位于四平市铁东区的四平烈士陵园,祭扫70多年前牺牲在此的亲人。

这本是一次平常的异地祭扫活动,却引起了铁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重视。据四平史志记载,在四战四平战役中,参战的赣榆籍官兵多达500余人,牺牲近百人。很多烈属自亲人参军后,便与之失去联系,即便多方打探得知其牺牲的消息,大多也不知其埋骨何处。而这次前来祭扫的,仅是部分知情者。

“为了四平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异地。我们要为烈士找到家人、把烈士的英雄事迹传回他们的家乡。”当铁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把赣榆区烈属到四平烈士陵园祭扫的情况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后,区委书记刘兴禹当即作出批示。

区委宣传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区人武部研究决定,成立联合寻访小组,到赣榆对四战四平牺牲烈士的亲属进行一次寻访。寻访小组先组织铁东区党史专家,对四战四平牺牲烈士情况进行重新考证,查阅各类历史文献,并同赣榆区有关部门核实烈士信息。最终,查证到有明确记载的赣榆籍烈士76名。

5月初,寻访小组带着这本名册来到了赣榆。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积极配合,经过半个月的不懈寻访,终于为全部76位烈士找到了亲属。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寻访过程中,找到了2位曾参加过四平战役且健在的老兵。

一本红色纪念册,再现赣榆英雄的战斗足迹

四战四平是解放战争期间一次著名的战役。据史料记载,期间,国共双方累计投入兵力达94万余人次,总计作战时间长达63天。我军在四平之战中,以总计牺牲近2万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8千余人。

在四平烈士陵园主轴线正中,矗立着一座由4把尖刀组成的四战四平纪念碑。纪念碑后面便是无名烈士墓,安葬着1万多名在四战四平战役中牺牲烈士的遗体。

“当年战场同挥戈,今朝陵园共长眠。1万多个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长眠在这座像山岳一般沉重的大墓中,他们中有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他们姓甚名谁,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弄清楚,但我们知道,他们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他们的生命之火永远闪耀在震惊中外的四平战场。”随着陵园讲解员的讲述,记者的思绪仿佛飞到了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

四战四平影响了东北解放战争的战局走向,影响了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场上的最终结局,进而影响了此后国共两党的政治命运。而在铁东区寻访小组在赣榆对烈士亲属走访时发现,很多人对这场战役的详情所知甚少。

“既要让烈士亲属知道他们的亲人牺牲在哪里,还要让他们知道烈士牺牲时的故事和价值。”寻访归来,铁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始着手编纂纪念册,把四战四平的战斗历程图文并茂地展现在纪念册中。同时,将赣榆籍76名烈士和健在的2名老兵的生平事迹一并载入。

纪念册中这样写道:有近百名江苏赣榆籍烈士长眠于四平这片热土。但由于路途遥远,加之当时通讯等条件不便,多年来,赣榆籍烈士的英雄事迹没有被家乡人民及后人熟知和传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四平市铁东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忠骨驻英城,精神传后人”系列活动,旨在把英雄的事迹带回家乡,让烈士后人了解那段历史,继承和发扬先辈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向建党百年献礼。

“战斗英雄王西兰,在四平攻坚战中,与战友连续打退敌人7次反扑,火线上荣获‘战斗英雄’奖章……腹部中弹,肠子淌出来,他用手塞了塞,仍然不顾一切向敌人射击……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年仅23岁的王西兰牺牲了……”著名作家刘白羽写下了长篇战地通讯《不死的英雄——纪念王西兰》,记述了王西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翻开这本厚重的纪念册,四平战役的炮火硝烟历历在目,一个个赣榆英雄浴血奋战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一次赣榆之行,接续传承红色基因

抗日山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山上的抗日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41年,是我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的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园内安葬着800余位抗日烈士。山下有一所学校,名为抗日山小学。6月18日,这个已有70多年历史的小学,迎来了远方的客人。他们不仅为学校赠送了红色纪念册,还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课堂上,四平市铁东区人武部部长娄涛为学生们详细讲述了四战四平的历史及赣榆籍烈士的战斗故事。课后,五年级学生郑经纬激动地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建设好、保卫好国家。”

同一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政府的会议室内,30余名牺牲在四平的烈士的亲属齐聚一堂。他们有的家住数十公里外,仍冒雨赶来;有的已是耄耋之年,硬是让家人推着轮椅也要来,只为聆听亲人的故事。

“忠骨驻英城,精神传后人”,会议室电子屏幕上,10个醒目的大字揭示了铁东区这次前来组织赠送仪式的主题。铁东区委领导向烈属致辞:“四战四平战役中,赣榆儿女为四平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他们中许多人长眠在东北大地,但四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必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永远铭记为四平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英烈们……”

在仪式现场,铁东区委、区政府领导向烈属们赠送了他们精心制作的红色纪念册,还有一块刻有四战四平精神的荣誉牌。

接过纪念册和荣誉牌,看到纪念册里先辈的照片和事迹,许多烈属流下了热泪。

烈士杜敦师的女儿杜厚英已是81岁高龄,听说四平人民来赣榆赠送纪念册和荣誉牌,她一夜没睡,第二天提前2个小时来到了会场。她说:“我的父亲长眠在四平,而四平的人民没有忘记他,我真的很欣慰,谢谢你们!”

铁东区一行人又来到曾参加四平战役的老兵李传良家。94岁高龄的李老听说四平来人看望他,早早等候在院子里。翻阅这本红色画册,老人的眼中噙满了泪水:“那么多战友、老乡就牺牲在我眼前,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听党指挥、敢于胜利、植根人民、一往无前”,当老英雄看到荣誉牌上刻着的四战四平精神时,连声说:“好、好、好,这个精神总结得好啊!”

不是尾声

为了让更多人记住这76名赣榆籍英烈,7月初,赣榆区委、区政府将战斗英雄王西兰祠堂前的广场命名为“王西兰英雄广场”,并在此修建了“四战四平赣榆籍烈士英名碑”,将英雄的名字永久镌刻在碑上。

赣榆之行结束了,但四平市铁东区人武部和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的脚步却没有停歇。他们与有关部门一起,继续核实四战四平牺牲烈士名单,整理烈士生平事迹,为下一阶段的异地寻访做准备。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烈士276人;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烈士266人;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烈士114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烈士93人……”随着一组组数据的出炉,一个更加长远的寻访计划也随之产生。铁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国宴说:“赣榆只是我们寻访之旅的第一站,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把四战四平牺牲烈士的事迹送回他们的家乡,把四战四平革命精神传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从上至下依次为:

图①:四平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

图②: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军地领导一同看望四战四平健在老兵李传良。

图③: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军地领导向四战四平赣榆英烈后人赠送纪念册和荣誉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