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训练转型,专业保障咋升级

——江苏省徐州军分区改造民兵训练基地的一段经历


■本报记者 王少亭

随着民兵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质力量加入国防后备军方阵,激活了民兵建设的“一池春水”,同时也带来一个新情况:只能满足传统课目训练的民兵训练基地,如何适应转型需求,保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新质民兵训练?

初秋时节,记者在江苏省徐州市民兵训练基地找到了答案。

“训练转型到哪里,训练保障就要同步跟进到哪里。”该军分区司令员刘来贵说,他们着眼民兵调整改革要求,对民兵训练基地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完善设施、开发功能,确保训练保障提档升级与民兵训练转型同频共振。

然而,转型并非易事。去年,他们组织民兵防汛抗洪分队进行军地联合实兵演练。因训练场地受限,军分区只能与当地有关单位协调,远程机动到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中心组织。

这样的尴尬不是个例:因缺少专业战术场地,组织抗震救灾、森林灭火、反恐维稳、道路抢修等新质民兵力量集训,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影响和制约了民兵分队战斗力提升。

“进入新时代,国防动员准备对民兵应急应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训练基地升级改造必须跟着训练转型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步伐。”对此,该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决定,按照“改造老旧的、升级现有的、建设必需的、筹划未来的”四步走规划,升级民兵训练基地。

他们先后走访军队院校、军兵种部队、战术合成训练基地等单位,在广泛征求军事教学、特种建筑等专业人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采取“分区主导、政府出资、地方代建”的办法,突出综合性、多用途、专业化要求,优化场地布局,改造基础设施,配备训练器材,科学提升专业化保障水平,完善实战化保障功能。

坚持改造升级与功能开发并行。结合新质力量援战支前、应急行动对民兵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高的实际,该军分区一改以往操场加器械的单一配置,增添了固定滚轮、绳网、爬绳、软桥、浪木等训练设施,既满足民兵应急行动所需的攀越、支撑、平衡等技能训练,又能开展心理行为训练。

坚持军地联建与齐抓共管并重。他们与徐州市应急管理局、水务局、公安局等相关单位协调,联建共用森林灭火、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反恐维稳、道路抢修、地爆训练、目标伪装等 9 个专业技术、战术训练场和配套专业教室,并建设防火训练所需的“U”型防火隔离墙、模拟灌木丛、抗震救灾训练所需的模拟坍塌房屋、掘进凿破设施,以及模拟弹坑、楼房剧院、洪水险情等实地场景。他们还为专业教室引接网络系统,配备模拟操作系统和无人机等训练器材。

记者在民兵训练基地看到,共同课目训练场、专业技术训练场、战术训练场配套设施齐全,按照战备需求规划的训练区、生活区、教学区和装备储管区界线分明、布局合理。正在各场地参加训练的民兵,士气高昂。

战备建设处处长李林介绍,目前,该军分区满足当前民兵训练的一、二期工程改造升级已经完工,适应发展需求的三、四期工程正在加紧推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