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山东阳谷县在县城最繁华地段——

建起“钢铁十姐妹”精神传承馆


■华 斌 张万里 薛洪刚

国庆长假期间,山东省阳谷县仿宋古城区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游客络绎不绝。刚开放不久的“钢铁十姐妹”精神传承馆,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每天吸引数十位网络主播来此直播打卡。该县文旅集团董事长赵传新说:“将‘钢铁十姐妹’精神传承馆建在县城最繁华处,实在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国庆假期前6天就有3万余名游客到此参观,可谓经济、社会、国防效益三丰收。”

望着川流不息的人流,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张永良不禁回想起因“钢铁十姐妹”精神传承馆重建引发的连锁反应。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处黄河北岸的阳谷县景阳冈村,土地沙化严重,村里10名女青年组成“景阳冈女民兵班”,她们一手拿镐,一手端枪,挖井取水、治沙造田、备战备荒,使上千亩沙丘变成片片良田。农忙之余,她们和男民兵一样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练就了过硬的军事本领,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夺魁,被誉为“钢铁十姐妹”,成为阳谷县的一张精神名片。

时过境迁,位于景阳冈村的“钢铁十姐妹”民兵班荣誉室年久失修,部分照片和史料因保管不善泛黄破损,几间展室也成了危房。

今年年初,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陈波到“钢铁十姐妹”民兵班调研时发现这一问题后,动议有关部门选址新建荣誉展馆。

然而,馆址还没选,不同声音就出现了。有的说,女民兵当年艰苦奋斗、拿镐扛枪的精神过时了;也有的怀疑,建个新馆要投入不少资金,必要性有多大……

“之所以出现这些议论,是因为大家没有牢固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同步谋划、协调发展的观念。”面对议论,陈波语重心长:“红色资源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我们一定要把老一辈民兵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让它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精神动力。”

为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陈波将县委常委会搬到“钢铁十姐妹”荣誉室里召开,并邀请“钢铁十姐妹”民兵班第一任班长高庆莲为县委常委、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上特殊党课,讲述当年战天斗地、誓让荒漠变良田的感人事迹,引导大家认识到,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艰苦奋斗、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都应代代相传,“钢铁十姐妹”精神传承馆不仅要重建,而且要建好用好。

思想一通,百事皆通。围绕新建“钢铁十姐妹”精神传承馆,县直各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县文旅集团在狮子楼风景区最繁华的位置,无偿提供一幢刚建成的独栋仿古建筑用于建设荣誉展馆;县融媒体中心派出精干力量远赴新疆、吉林、甘肃等地,采访当年女民兵拍摄专题片,充实展馆影像资料;县文化馆创作山东快书《钢铁十姐妹 花开景阳冈》、情景剧《红旗插上谷山顶》等剧目,搬到现场、搬上舞台、搬进网络……

不久,“钢铁十姐妹”精神传承馆在县城最繁华的位置建起来了。“以建馆为牵引,全县各行各业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热情焕发出来了。”张永良掰着手指头列举:在建设用地指标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县里拿出32亩土地用于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建设;基层武装部和民兵连规范化建设“挂星”评比活动如火如荼;“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优秀退役军人”“好军属”“好民兵”等评选活动深入广泛开展……强烈的国防观念,浓厚的崇军尚武氛围,正成为推动阳谷县后备力量建设的“动力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