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值班人员要时刻关注老干部身体状况,检查好急救药品和设备,值班期间手机不离身……” 10月31日23时15分,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十三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内,主任刘卫平离开前再次仔细叮嘱值班医生。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为避免手机没电误事,或因睡得太沉听不到铃声,每天睡觉前他都把手机放在卧室充电,把铃声调到最大。
在干休所工作21年,刘卫平总结的经验还有很多,这些经验都围绕一个目标:一切为老干部服务。如今,随着文职人员等新同事的加入,刘卫平觉得是时候把这些秘诀传下去了。
“我也曾因为经验不足而犯过错误、走过弯路,希望年轻同志能吸取我的教训,顺利步入工作正轨。”刘卫平告诉记者,2000年,他刚从原沈阳军区滑雪队调到干休所卫生所当医生,工作对象从年轻小伙子变成老干部,工作方式一时转变不过来。
有一天上午,卫生所所长安排他去给退休干部胡桂松做心电图。刘卫平按部就班做了心电图,看护老干部服用了药物。待胡桂松病情缓解,他便去食堂吃午餐了。没承想,刘卫平走后不久,胡桂松的病再度发作,幸亏值班医生紧急处置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才没有出现大问题。
这件事给刘卫平敲响了警钟。老干部们年纪大了,大多体弱多病。不同于年轻人,对待老干部要多听一言、多问一句、多想一层、多看一眼,持之以恒用真心、耐心、热心、细心把事办到老干部心坎里,而不只是完成工作任务。
想明白了这个理,刘卫平出诊不再匆匆忙忙。每次为老干部检查完身体,他总会细细叮嘱注意事项。见老干部有兴趣,刘卫平也会多留一会儿,听他们聊聊曾经历过的战斗故事,唠唠身边的生活琐事。老干部们渐渐认可了他,亲切地称他“小刘大夫”。
随着与老干部接触的深入,刘卫平认识到,老年人生病主要呈现病情重、发病频的特征,全科医生才是门诊部医生的努力方向。这些年,他利用休息日主动进行学历升级:自学心理学、营养学知识,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高级营养师执业证;到地方医院心脑血管专科进修,同时积极参加军队举办的全科医生培训班、中医实用技能培训班……这些学习与积累让他的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从“小刘大夫”到全科医生,21年的执着坚守,刘卫平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获得原沈阳军区和军委国防动员部授予的“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荣誉。对于刘卫平来说,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退休前做好门诊部新入职人员的传帮带工作,全力提高老干部服务保障水平,让他们就诊安心、生活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