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联邦国防军海军“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在菲律宾海域参加由美日主导的海上多边联合演习。这是德国军舰20年来首次巡航亚太海域并参加演习活动。由于历史原因,德国在军备建设和对外用兵方面,一直持谨慎态度,此次却一反常态,不仅派军舰赴亚太“刷存在感”,还高调参加联合演习,其背后意图值得关注。
转向亚太谋影响。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不断变化,亚太地区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德国不断调整对外政策,越来越关注亚太地区。2020年9月,德国政府发布一份有关亚太地区的政策指导方针,将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定义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并有意通过与域内国家开展合作提升自身影响力。2021年3月,德国与日本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共享军事机密。4月,德国和日本举行外长和防长“2+2”线上会谈。有报道称,德国此次派遣军舰参加联合演习,是落实德国版“印太战略”的具体举措。
配合美国显团结。自美国提出“印太战略”以来,其插手干预亚太事务的力度越来越大,不仅拉拢日、印、澳等国拼凑“四国联盟”,还要求北约盟友跟进支持。当前,英、法等多个北约成员国已相继派军舰赴亚太海域,以显示对美国的支持。尽管德美两国在很多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但同为北约核心成员,德国选择配合美国,以显示北约内部所谓的团结。
加强军备固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军事实力受到一定限制,主要依靠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然而,阿富汗撤军行动、澳大利亚核潜艇风波,让德国看清了美国自私和不负责任的本质,对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依靠美国提供安全保障产生怀疑。默克尔曾直言,“无条件依赖别人的时代一去不返”“必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欧盟加快组建5000人规模的快速反应部队,德国试图通过整军备战,巩固其在欧盟乃至世界的地位。
客观而言,德国派出“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巡航亚太,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不会对当前亚太安全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德国从一个亚太事务的“旁观者”变成亲自上场的“参与者”,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或将引发连锁反应。
默克尔执政时期,尽管调整了“印太战略”,但其对亚太事务始终保持务实和低调。当前德国大选结束,新政府完成组阁即将正式执政。外界评论认为,以奥拉夫·朔尔茨为首的新政府更加重视发展与美关系。比如,有媒体认为,德国暂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正是德国新政府向拜登政府缴纳的“投名状”,其在亚太事务上能否延续默克尔时代的理智和冷静令人怀疑。尤其是新政府极有可能以“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巡航亚太为起点,继续加大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同时,德国作为欧洲乃至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其一举一动具有示范效应。当前,美国为实施“印太战略”,正极力拉拢东盟诸国。此时德国军事力量染指亚太海域,为美、日、澳等国站台,无形中壮大了美国声势,增加了东盟国家的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