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璐报道:初冬时节,气温骤降。在江西省婺源县民兵训练基地,一场带有实战背景的战场救护考核正紧张进行:1名民兵腹部被流弹“击中”后,医疗救护连2名民兵迅速出动,以高姿屈身、低姿匍匐等战术动作,灵活躲避“敌”火力打击,找到遮蔽物后立即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等紧急处置。这是该县人武部锤炼民兵战场救护能力的一个缩影。
今年初,该人武部召开军事训练检讨会时发现,过去组织民兵战场救护训练时,互救练习多自救练习少,规定考什么就练什么;实战意识不浓,敌情意识缺乏……
“战场救护不同于医院手术室救人,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救护保障能力必须随之‘提档增速’。”该人武部党委达成共识: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率、保存战斗力的关键,必须补齐战场救护能力不足这块短板。
为此,他们从转变民兵思想观念入手,引导大家树立救护能力也是战斗力的意识。同时,下大力纠治救护教学内容简单、情况设置单一的问题,针对救护演练中缺乏实战意识、训练“走过场”等短板弱项,逐一明确整改标准和时限,并纳入年终军事训练重点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