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新农人的领头雁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吉田村党总支书记、退役军人钟志强的乡村振兴路


■本报记者 王雁翔

岭南春早。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吉田村,青山环绕的稻田里无人旋耕机轰鸣,嫩绿的秧苗被均匀地插进泥土里。空中,无人机不停地盘旋,进行耕种直播。

“这是旱田播种,先插秧后灌水,15分钟播种一亩。园区里,稻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村民经过培训,坐在屋里就能指挥机械耕作。”

身体结实、举止利落的吉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志强笑着说:“我们要当新农人,要用新科技、新技术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1998年,18岁的钟志强走进军营,第三年就入了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08年退役的钟志强没有回家乡吉田村,而是外出打拼。

2014年,已退役6年的钟志强没想到,59岁的村支书麦启扬会一路辗转找到他:“我到了退休年龄,村里找不到能扛重担的年轻人。你在部队历练多年,是党员,又在外头跑过几年,眼界宽、有能力,能不能回来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让我想想,过几天给您回话。”送走老支书,钟志强一夜难眠。他试着征求家人意见。话音未落,父亲就急了:“这么多年,一家人支持你在外头打拼为了啥?不就是图有个好前程吗?”妻子更加不解:“工厂年薪15万,回村里当村支书一个月2000元,日子咋过?”

钟志强试着说服家人:“我知道村里穷,事情不好干。可人不能只想着自己,我在外头干,改变的只是咱们一家的生活。”

其实,钟志强自己也没有胜任的把握。他一再对老支书说:“我先干一段时间。如果不适应,你们再找别人。”

吉田村离佛山市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不算偏远,但“六山一水三分地”的丘陵地貌山多田少,村里900多户人家,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都在外务工,800多亩土地被撂荒。村集体的山林、鱼塘和土地,被村民私占,乱搭乱建。

刚回村的钟志强建议成立清产核资小组,把村集体资产搞清楚。老支书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交到他手中。

“这些多是近20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压力和阻力非常大。”钟志强回忆。他带着核资小组,挨家上门做工作,堆着笑脸却迎来种种难堪。

4个月后,钟志强的调查材料积了一尺多厚,各种私占乱建核查结果张榜公示,村民纷纷认领。

2017年5月,吉田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钟志强以高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此时,村子如何破局谋发展,钟志强心里已经有了谱。

考虑到村里传统耕作少劳力,农户耕地分散又导致机械耕作不成片,钟志强动员村民流转耕地和鱼塘2500亩,打造农业园区,还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建起粉葛、蔬菜和水产三个基地,以及1000亩优质水稻农场。

但村民流转、连片整合的耕地,谁来耕作?听说中科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在进行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应用与示范,钟志强主动联系,一拍即合。2021年2月,全国首家千亩“无人水稻农场”在吉田村建成。

5个月后,“无人水稻农场”早稻收割,亩产比传统耕作增产100多公斤,减少成本300元。因水稻增硒,不仅米的品质好,价格也提高了不少。

如今,在钟志强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吉田村地图,这也是他的“现代农业蓝图”。“这里是无人稻农场,这里是千亩山绿化项目……”谈及未来,钟志强黝黑的脸上溢满笑容,“我们还要继续引进高科技的农业产业,让吉田村成为高科技农业的示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