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寻找“打响第一枪”的人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起义参加者名录增加至1066人


■杨西河 本报特约记者 张富华

陈玉昆、陈芝馨、陈叶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二楼,有一面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大理石墙面上按姓氏笔画整齐镌刻着革命先辈的名字。泛黄的字迹承载厚重的历史,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4月初,该馆公布了一则与这面名录墙有关的消息:馆内工作人员已寻找到1066名南昌起义参加者。由于镌刻需要时间,加上馆内布局调整,新增的名单,目前在电子屏幕上显示。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王小玲介绍,为了完整呈现南昌起义历史,增进人们对中国革命和人民英雄的了解,自1956年该馆筹建起,工作人员就一直在坚持寻找南昌起义参加者。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当年参加起义者两万余人,留下姓名者少之又少,而留下姓名的人,还有很多不知生卒年月。”副馆长熊艳燕说,由于史料收集和核对工作难度较大,直到建军70周年时,该馆只找到104名南昌起义参与者。

后来,随着社会力量的加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寻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建军80周年时,馆内展示的起义者名录已达858人;建军90周年时,名录增加到1042人。

整理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是该馆研究馆员肖燕燕的主要工作。为了确保结果准确无误,从查阅文献资料到核实参加者姓名,每一处细节、每一组数据,她都要反复核实,有时还带队寻访查证。

“从筹备南昌起义60周年陈列展开始,我就参与起义部队序列表空缺补录工作。这么多年,我去过很多地方,也拜访过很多人,有很多感触,但感触最深的是时间不够用,每一次寻找都是在‘抢救式’进行。”肖燕燕说。

彭猗兰是已知的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老人,也是给肖燕燕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起义女兵。她于1908年出生于安徽芜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她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政治指导员,后随林伯渠至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

“馆里曾找到彭猗兰女士做过一些采访,但后来联系中断,不知道她的住所搬到了哪里。为了再度征集史料,我们到处发函,才得知老人搬到了北京。当时老人已经100岁。在与她的交流中,我们获知了许多关于南昌起义的历史细节。”肖燕燕说,参加南昌起义的女兵共有31名,多数人的事迹因年代久远和信息失落未收集完整。

近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将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单征集活动推向了更广的范围。党政机关、部队、院校及双拥社会团体和个人纷纷加入进来。一些起义参加者的后代也提供了不少线索和资料。

在2021年新增的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单中,有一位名叫彭九南的老红军。他是湖南桑植人,自1916年起便追随贺龙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没回过故乡,纪念馆也未掌握太多有关他的详细信息。

“和父亲一同出来干革命的湘西子弟大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父亲觉得无颜面对家乡父老,生前一直要求家人不得宣扬他参加革命的事情。”后来,彭九南的子女见纪念馆持续派人寻找,深受感动,讲述了父亲的革命经历。彭九南于1927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师师部机枪连连长,在参加南昌起义时腿部受伤,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副研究馆员刘小花介绍,在南昌起义者参加名录中,还有一些“洋名字”。苏联共产党党员莫·弗·库马宁就是其中一位。他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事顾问,积极为起义出谋划策。在整理库马宁事迹时,纪念馆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文献,还设法从俄罗斯寻找有关原始档案。

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位英雄,都值得后人铭记。如今,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已成为当地军地单位组织国防教育的重要地点。南昌警备区每年都组织预定新兵到这里开展役前教育。警备区政委杨勇说:“用家乡的红色历史引导新兵感悟人民军队初心使命,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坚定服役志向,走好军旅路。”

上图:南昌市军地人员在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前接受国防教育。

卢成行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